為什麼長輩喜歡把東西擺在外面? 「情境線索」如何幫助記憶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朋友的孩子跟我抱怨他父母將所有的日用品都擺在外面,把好好一個家搞得像跳蚤市場,讓他不好意思帶女友回家。他氣憤地說,家裡明明有空的櫃子,也有很多置物箱,他們就是非得把東西放在外面丟人現眼。
我問他:「你小時候家裡是整潔的嗎?」他有點生氣地說:「當然是。」
這就是了,老人不是不愛乾淨,他們之所以把東西放在外面,主要是避免找東西的傷神,東西一旦收藏起來,不在眼皮下,久一點之後,記憶痕跡消失,便想不起來收在哪裡。要用時,只好翻箱倒櫃地找。有的人甚至連曾經買過都忘了,買了新的,才發現家中已有好幾個了。
找東西最傷神,血壓上升,心跳加快,煩躁起來對身體十分不利。所以有智慧的老人便從經驗中學到教訓,把東西放在顯眼的地方,每次經過看一眼,提醒自己這個東西在這裡,下次要用時就能馬上拿得到。
地點記憶的科學與演化背景 為何「看見」能強化記憶
我們的大腦對地點(location)的記憶是登錄在基因上的,它有演化上的原因,不需要特別去記,只要看過,便會留下痕跡。我們小時候考填空題, 常記不得答案是什麼,但是知道它在書的右下角。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研究者的書房,不允許僕人整理,一整理,他便找不到東西了。
記憶提取的關鍵 神經迴路的活化與「間隔效應」的威力
記憶其實就是神經迴路的活化,提取次數愈多,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愈密,臨界點愈低,就愈容易提取。「博聞強記」的「強記」就是背誦,即不斷活化某個記憶的神經迴路,使它從短期記憶進入長期記憶,成為永久的知識。
記憶的提取也需要情境線索的幫忙,我們在想不起來時,若有人提示是在某個場合發生的,記憶就出來了。實驗發現,增進記憶最好的方式是三不五時拿出來溫習一下,這個「三不五時」就是所謂的「間隔效應」,每天背一次,背十天,效果比一天背十次來得強。所以老人的東西要放外面,常常看到,也拿得到。
物品歸類與固定擺放 降低日常生活混亂的實用技巧
不想一天到晚找東西,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歸類,把同類東西放在固定的地點,比如說,剪刀屬工具,要用剪刀時,打開工具箱就有了。
家家窗明几淨固然很好,若為此,整天找不到東西來生氣,也是得不償失。我結婚時,研究所同學送給我一條毛巾,上面寫著「A clean house is a sign of wasted life」(乾淨的房子是浪費生命的象徵),人活著是為自己,不為他人。
尊重長輩的生活方式 從物品擺設看親子觀念差異的化解
最後,我問他:「這個房子是你的,還是你父母的?」他說父母的。我笑笑說:「那你就不能抱怨,客人無權干涉主人物品的擺設,如果看不順眼,可以離開,但不能因此擺臉色給主人看,你說對不對?」
本文來源:《幸福的智慧》,天下文化。
【延伸閱讀】
老年憂鬱症表現以身體症狀居多! 醫教「3招」幫助長輩走過情緒低潮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39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
-
咳嗽不停是氣喘發作?氣喘誘發因子有哪些?醫師揭:氣喘的7大徵兆
(3 小時前) -
台灣成年人「每年看牙醫」不到5成! 恐釀三大缺牙危機
(3 小時前) -
他鼠蹊部鼓脹、按壓痠痛,竟是疝氣惹禍! 「微創修補術」快速改善困擾
(3 小時前) -
「同情心VS同理心」有何不同?輪椅網紅椅人:我們不需氾濫的同情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