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當麵包超人 臉部過度填充症候群成「饅化臉」,修復過程先減後加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宗憲報導】臉部過度填充症候群(Facial Overfilled Syndrome),又稱為「饅化臉」,是指臉部因過度注射填充物,而導致過度膨脹和不自然的外觀,讓臉部看起來充氣感過重、五官僵化,失去了自然的輪廓和立體感。
該如何避免饅化臉?
除了健身、保養、控制飲食外,越來越多人選擇醫學美容,但是該怎麼選、做哪些項目,才不會饅化臉,造成後悔不已的結果?臺中榮總皮膚科暨美醫中心主任翁毓菁醫師指出關鍵在於少量多次和分層治療,注重各種材料複合式治療,而不是一味的填充或是短時間高量治療。可透過「選擇經驗豐富的醫師、注重整體面部協調、先復位再填充、以區域代替點位、選擇合適的填充物、少量多次、PRP生長因子」等7項重點作為治療指標。
最容易造成饅化的材料有玻尿酸、自體脂肪、膠原蛋白增生劑,但大家也不用過於恐慌,並不是使用這些材料就一定會導致饅化,其主要原因是填充過多、層次不對、位置錯誤或是過淺所導致的。翁毓菁主任表示,以法令紋為例,如果選擇延展性較差的玻尿酸分子,施打在皮下淺層,填充物就特別容易被推擠至兩邊,隨後看到法令紋變明顯,就會不停施打,形成惡性循環。
修復饅化先減後加 循序漸進改散
翁毓菁主任說明,修復饅化的過程需要遵循「先減後加」的原則,隨著時間,注射材料會逐漸代謝,較嚴重者可用少量的降解酶進行淺層鋪設,使玻尿酸饅化部分稍微融化,再使用童妍針、晶亮瓷、洢蓮絲進行深層骨架支撐,最後用鳳凰電波或音波進行面部外大框拉提收緊輪廓線,才能回復自然的效果。
應選擇合適療程 適時停止不過度施打
翁毓菁主任強調,分層、分次治療很重要,不是一直填充就好,後續還有骨架萎縮、韌帶鬆弛等問題,如果只是不斷填充,就容易造成面部山崩土石流,導致「饅化臉」的問題。醫師價值可貴在於能夠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療程,並適時踩煞車不過度施打,此外,千萬不要貪小便宜而在非正規的美容院所施打。
資料來源:中榮醫訊第319期
https://www.vghtc.gov.tw/UploadFiles/Images/EDM/12ce509e-0b76-4875-b0ac-d51c51b309f5_2.pdf
【延伸閱讀】
婦人做醫美喪命! 台灣麻醉醫學會提聲明:麻醉師、舒眠麻醉非專業用語
愛美女性必讀!想做醫美如何挑選合適的醫師? 整形外科醫師來解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0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
大S流感併發肺炎逝!疾管署曝日本流感疫情 估台灣年後就診人次上看18萬
(12 分鐘前) -
流感併發症不可輕忽 員榮急診醫師提醒民眾提高警覺
(31 分鐘前) -
大S流感併發肺炎突過世 打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1 小時前) -
大S猝逝/疫苗搜尋激增...疾管署網站一度卡爆! 全台流感疫苗剩20萬劑
(1 小時前) -
流感、一般感冒大不同! 「 一燒、二痛、三疲倦」就得拉警報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