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職場危機成為轉機!別讓「職業倦怠」消磨你的熱情和自信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宗憲報導】職業倦怠是因長期過度的壓力所導致情緒、精神和身體的疲勞狀態,世界衛生組織(WHO)更將職業倦怠列入國際疾病分類,提高對其認識與重視。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黃郁倩諮商心理師表示,職業倦怠可能會出現精疲力竭、對工作感到疏離或冷漠、專業效能降低等,進而產生沮喪、失望等負面情緒。
職業倦怠列入國際疾病分類
職業倦怠的原因眾多,不外乎工作內容重複單一、缺乏挑戰性或變化、容易感到厭倦或是對於工作環境中的噪音、光線、座位等,讓人無法專注,影響到工作效率和情緒。黃郁倩諮商心理師表示,對於自己在工作中的職責定位不明確,承擔過多或負責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業務,以及與同事、主管之間的關係不融洽,產生困惑、壓力,影響到工作滿意度和緊張等情緒狀態。對於前景不明,長期缺乏成就感和肯定,會降低工作動力和滿足感,產生沮喪、失望等負面情緒。
職業倦怠的三大症狀
職業倦怠會有三大症狀,感覺精疲力竭、對工作感到疏離或冷漠、專業效能降低。
當忽略自身感受且長期處於壓力環境下,易導致免疫系統失衡。黃郁倩諮商心理師表示,身體會透過一些反應,向我們發出職業倦怠的訊號,例如:多巴胺受到抑制,降低人們工作動機和滿足感。另外,壓力荷爾蒙(cortisol皮質醇)持續升高,會導致焦慮、憂鬱、記憶力衰退等,這些都可能影響到工作動力與情緒。
通訊軟體模糊界線 職場與生活難以切割
通訊軟體除了用於與人交談外,更成為職場與個人生活難以切割的工具,「下班」不代表工作結束,只是換了一個工作環境。長時間處於工作狀態下,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大腦長期疲勞,也可能出現腦霧現象,若只做一些無腦活動,反而更難以專心工作。另外,將工作視為自我價值和成就感的衡量標準,花費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在工作中,容易有過度投入的狀況,可能因表現不如預期讓自己陷入挫折感和自我懷疑中。
「危機就是轉機」 重拾溫暖與活力
黃郁倩諮商心理師分享,與其說服自己職業倦怠是職場常見的現象,應正視目前的壓力與困擾,可以透過以下四個方式,調整工作方式、改善環境與學習壓力管理等,重拾對生活的溫暖與活力。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0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
減肥吃錯食物只會越來越胖!帶你看「15種高熱量食物」這類蔬菜別碰
(19 分鐘前) -
白內障手術之後,視力又變模糊了?眼科醫揭「1原因」非手術失敗
(19 分鐘前) -
今年首例本土傷寒!疑至漁港吃海鮮染 建議甲殼類海鮮應煮超過「這時間」
(19 分鐘前) -
長庚核磁共振儀新監測兒童腸道,精準掌握過敏情况,減少過敏氣喘發作風險!
(27 分鐘前) -
部桃攜手跨領域研究團隊 開發阿茲海默症無藥物治療方法
(5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