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
( 16° / 15° )
氣象
2025-02-13 | 健康醫療網

近視控制新選擇!新型雙穩定弧角膜塑型片兼顧矯正及視力保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宗憲報導】根據國際近視研究學會資料顯示,台灣18歲以下近視比例高達87%,名列全球第一,兒童配戴眼鏡矯正視力的情況也日益普遍。然而,比起矯正,更應該要重視如何抑制近視度數的增加。台全眼科診所林盈佑醫師指出,控制近視的方式有:長效散瞳劑、角膜塑型片、近視控制日拋軟式隱形眼鏡及兒童近視矯正眼鏡(兒控眼鏡)。其中,角膜塑型片是透過壓平角膜形成周邊離焦效果,能夠有效抑制近視度數增加,選擇具有高透氧度與雙穩定弧的設計,能使塑型片更加貼合角膜不移位,讓孩童夜間睡眠時配戴,更健康、舒適不乾澀,隔天起床就能感受到清晰的視力。



學業落後度數不落人 抑制度數比矯正重要!



近視是一種漸進性的視力模糊,起初不覺得看不到,但經過測量後就會發現無法看清楚較遠的地方。根據小學視力檢查回條調查中顯示,一年級學童的近視比例高達30%,到六年級更將近有一半以上近視,導致上課看黑板或抄寫聯絡簿時需要皺眉頭或瞇眼睛,嚴重影響學習效率。



林盈佑醫師說明,近視原因分為先天與後天,先天主要來自於父母基因遺傳,而後天與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習慣有關。因此,比起矯正,更重要的是抑制近視度數的增加,目前學齡階段的近視度數每年平均增加約莫100度左右,最理想的情況是能控制在每年增加不超過50度。



近視控制新選擇!新型雙穩定弧角膜塑型片兼顧矯正及視力保護



散瞳劑可能出現畏光、看近距離模糊



目前常見的視力矯正方式除了配戴眼鏡,還有透過藥劑治療的散瞳劑,但使用到國小高年級或國中時,畏光、近距離視力模糊的情況會越發明顯,出門更是需要戴帽子或墨鏡避免紫外線的傷害,另外也能選擇角膜塑型片。林盈佑醫師表示,角膜塑型片建議9歲以上孩童配戴,能矯正視力並抑制近視度數增加,隔天醒來不需戴眼鏡一樣可享有清晰視力,對於孩童從事戶外運動、跑步、游泳等,更為便利與安全。



角膜塑型片夜間配戴 高透氧材質能提升舒適度與眼睛健康



夜間睡覺時配戴的角膜塑型片,運用閉眼時將角膜壓平,讓影像聚焦於視網膜上,因此隔天無需戴眼鏡即可看得清楚。此外,在角膜周圍產生的周邊離焦作用,能讓周邊影像落在視網膜前,避免眼軸持續增長造成度數增加。林盈佑醫師說明,由於角膜塑型片是透過睡覺時配戴,所以在材質上的選擇相當重要。若透氧度不足,容易造成眼睛缺氧、乾眼,甚至是角膜破皮,讓孩子抗拒配戴而無法達到抑制近視的效果。而透氧度達180的高透氧材質,能減少乾眼及破皮現象,增加舒適度與減少異物感,隔日才能有良好清晰的視力。



新型雙穩定弧更平貼角膜 e值增強塑型片定位



角膜塑型片的選擇上,除了價格導向外,更需要考慮到孩童在配戴時的舒適度與效果,除了選擇高透氧材質外,穩定弧的設計也相當重要。市面上大部分的設計為單一定位弧,這種設計在睡眠時因閉眼不全或眼球移動,容易導致鏡片位移,且無法回到原位,不僅影響塑型效果,還會造成孩童的不適感。



近視控制新選擇!新型雙穩定弧角膜塑型片兼顧矯正及視力保護



針對這一問題,角膜塑型鏡片研發團隊憑藉國內外多年的臨床經驗,結合新一代角膜塑型近視控制技術,推出具e值設計的「新型雙穩定弧」鏡片。雙穩定弧能讓鏡片更平貼角膜,有效減少配戴時的異物感;e值設計可客製化調整鏡片弧度,更服貼角膜並增加穩定性,能提供優越的視力品質,即使在鏡片發生移動後也能快速定位,確保矯正效果不受影響,提升配戴者的舒適性與清晰度。



根據角膜形狀調整 達到個人化治療



每個人的眼球形狀、角膜弧型、度數不同,角膜弧度可能太平或是過於陡峭,因此需要針對個人情況來調整。林盈佑醫師表示,可透過角膜地圖儀等來針對民眾的眼球、角膜去設置雙穩定弧,並可透過試戴片評估矯正效果後進行調整,降低角膜塑型片的滑動、異物感,進而達到量身設計的治療效果。



先治療再矯正 應與醫師共同討論



長期配戴塑型片會造成蛋白質或分泌物的堆積及鏡片刮痕,林盈佑醫師建議每1至2週需定期做去蛋白處理,另外每2至3個月定期回診追蹤,若是配戴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建議盡快回診。林盈佑醫師表示,若小朋友比較習慣趴睡或有嚴重過敏、睫毛倒插、乾眼等情況會一直揉眼睛,導致角膜受損或結疤,使得角膜弧型沒有那麼平整,會先建議針對上述症狀進行治療,並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配戴角膜塑型片。



近視控制新選擇!新型雙穩定弧角膜塑型片兼顧矯正及視力保護


【延伸閱讀】

成人、兒童近視治療方針不同!近視雷射正夯 幾歲才適合做? 需注意什麼?

兒童近視比例攀升! 醫囑:高度近視恐導致多種眼球病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3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