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低碳飲食太拚變「養病」!醫揭「增免疫力」4大關鍵習慣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強健的免疫系統有助於保護身體免受外來病原,如各種病菌、病毒、細菌等的侵害,維持規律的運動、睡眠,或是吃的健康,都能夠幫助提升免疫力。不過,家醫科蕭捷健醫師表示,運動太拚、睡得太多反而對健康有害,提醒民眾免疫力靠「拚」不行,而是靠「剛剛好」養出來的,也為大家解析增強免疫力的四大關鍵習慣。
1. 適度運動提升免疫力 但過度運動增感染風險!
蕭捷健醫師指出,根據美國研究顯示,每週進行3至5次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快走或騎自行車,每次持續30至60分鐘,可提升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和T細胞的活性,增強身體對病原體的防禦能力。
然而,過度運動可能產生反效果。蕭捷健醫師表示,長時間的高強度運動,如馬拉松會暫時抑制免疫細胞功能,此現象稱為「開窗理論」(Open Window Theory),使人在運動後數小時內更容易感染疾病。蕭醫師建議,進行劇烈運動後應特別注意防護,前往人潮擁擠的場所要戴好口罩,並確保充分休息,同時最好避免連續劇烈訓練。
2. 碳水化合物適量吃 太多太少都不好!
蕭捷健醫師表示,過量攝取精製澱粉,如白米、甜點,會引發高血糖環境,抑制巨噬細胞功能,並增加肥胖風險,而肥胖與免疫失調密切相關。不過,免疫細胞需要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來源,長期維持生酮飲食等極低碳飲食,可能反倒削弱免疫反應。因此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要找到最佳平衡,蕭醫師建議,可以在「中碳日」選擇全穀類、地瓜等優質澱粉,並透過高碳日和低碳日的交替,來維持營養均衡。
3. 睡眠時間不宜太短或過長 7至9小時最佳
睡眠不足有害健康,蕭捷健醫師表示,德國研究證實「睡眠剝奪」會降低T細胞活性,所產生的抗體也會降低,增加感染風險。不過睡太多也不行!美國追蹤研究發現,長期維持每晚超過9小時睡眠的人,慢性發炎指數較高,可能與活動量減少、免疫細胞功能下降有關。蕭醫師建議,成年人應維持每晚7至9小時的睡眠時間,以平衡免疫系統的調節。
4. 維生素D要適度攝取!過少影響身體防禦力 過量可致高鈣血症
維生素D對免疫細胞的分化與功能至關重要,而適度陽光曝曬有助合成維生素D。蕭捷健醫師表示,研究指出,維生素D不足會減少抗微生物肽(AMP)的生成,削弱身體對病原體的防禦力。不過,過度曝曬可能增加皮膚癌風險,且過度補充維生素D(超過每日4000 IU)可能導致高鈣血症,反而抑制免疫細胞的活性。因此蕭醫師建議,每日攝取600至800 IU維生素D,並每週進行2至3次,每次10至15分鐘的溫和日曬,以維持體內維生素D的平衡。
「養生」切勿貿然跟風 可持續的生活節奏才是關鍵
蕭醫師提醒,當運動後疲憊超過24小時,或是睡滿8小時後仍覺得累,都是過勞的警訊。他也強調,「免疫力是平衡的藝術」,請民眾切勿貿然跟風「斷醣」或狂練馬拉松,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找到可持續的生活節奏,並適時補充維生素D、留意身體發炎指數,以精準調整生活習慣,才能真正達到增強免疫力的效果。
【延伸閱讀】
新一年想運動減肥?達「這時數」才有效!動不起來先從「這些運動」做起
低醣飲食正夯!要健康就要少吃碳水化合物?營養師揭:太多或太少都不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34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
-
山東7旬嬤每天玩手機到凌晨 一驗竟近視2300度…醫吐實情:非常罕見
(9 小時前) -
「這2族群」性病案例快速增加! 醫告訴你為何性病找上你
(9 小時前) -
「電子血栓」找上年輕人!22歲青年連日熬夜打電動 左下肢取出半米長血栓
(9 小時前) -
雙膝距離大是「O型腿還是X型腿」? 醫告訴你兒童腿型矯正黃金期
(1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