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校園權勢霸凌而不自知?心理師授4點判斷 身邊親友可以「這樣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台師大日前爆發「抽血換學分」爭議,該校女足隊員控訴教練以扣學分威脅選手配合研究抽血、受試費用上繳球隊等,事件震驚全台。台師大亦透過聲明證實,女足隊員長期遭遇言語威脅與心理壓力,目前全案正在調查中。
在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下,學生可能面臨來自老師、學校高層等的霸凌卻難以察覺、容易陷入自我懷疑,最後選擇默默承受傷害。張宇傑諮商心理師表示,當吃、睡、人際關係和課業表現出現變化,就要提高警覺,也可向身邊親友求助,要記住自己不是一個人。
壓力讓身心皆受傷 4面向有異常要留意
張宇傑心理師表示,壓迫者常用言語施壓,像是威脅「不配合就不給你學分」,或是提出的要求超出學生應盡的義務,卻包裝成「因為你是校隊」、「學生本來就該這樣」。受害者可能擔心拒絕後被針對或被視為異類,「當有這種勉強、『不得不去做』的感覺,其實就是正在被壓迫的徵兆。」
人面臨壓力時,身體會率先發出抗議。張宇傑心理師說明,首先吃、睡會出現異常,也就是「跟平時不太一樣」,例如吃不下或暴飲暴食、失眠或睡太多等。同時受害者的情緒波動也會變得明顯,容易憤怒、走心,可能把情緒轉嫁給身邊人,進而影響人際關係。
此外,壓力可能也會影響課業表現,「但不一定是變差,也有人覺得面對霸凌太痛苦了,選擇躲到學業中認真唸書,成績反而進步。」他也建議,學生可以比對現在和一個月、三個月前的自己,在以上4個面向是否有所變化,辨識自己是否正處在壓力的環境。
長期遭壓迫容易陷自我懷疑 用4招應對霸凌
當發現自己可能遭受權勢霸凌,張宇傑心理師提醒,學生要堅信「這不是自己的錯」。長期的壓迫容易讓學生質疑自己,覺得學長姐都做得到,自己是不是「太脆弱」,但任何孩子都不應承受來自老師或教練的壓力和控制。他也列出了調適情緒和應對霸凌的4個方法:
向人傾訴時,受害學生可能會覺得「講一次痛一次」,張宇傑心理師指出,創傷經驗有如手臂上有個爛掉的傷口,訴說自己的過去就像切開傷口消毒上藥,確實會感到疼痛、不舒服,但這也是傷口正在痊癒的過程。除了以上4步驟外,還要謹記一個重要原則:「不要讓自己獨自承受,社會可以形成一個安全網,一起接住很辛苦的自己。」
壓迫者也有好的一面 懷疑他霸凌是對的嗎?心理師解答
老師、教練在學生心中不一定完全是壞人,可能也曾經對自己有恩,讓學生心情複雜。張宇傑心理師建議可以拿一張紙,一邊寫下老師或教練的「好」,一邊寫下他的「不好」,接著分別折起其中一邊、只看另一邊,看看自己會不會過度同理對方,或是只在意對方的不好。
第三步最為關鍵,學生可以想想自己是否因對方的好,而「勉強」自己不去談對方的不好。「人對每一個人都可以同時存在兩種甚至兩種以上的情緒。不要因為看到他的不好就全盤否定,也不要只看到好的地方,就刻意忽視他所造成的壓迫。應該將紙張攤平,看『一個完整的人』所展現的各種面向。」
身邊親友該怎麼做?先傾聽、不質疑、再提供協助
當得知受害學生的遭遇,家長或身邊的親友可能也不知所措。張宇傑心理師建議可採取以下3步驟,給予支持和陪伴:
【延伸閱讀】
找AI談心可行嗎?心理師揭使用3撇步 注意「這些狀況」要盡快停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7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
114年嘉義市醫法實務論壇 創造醫療職場友善環境
(8 小時前) -
AI+幹細胞開啟醫學新篇章!從延命到健康長壽的想像
(8 小時前) -
刷牙前牙刷該不該先「沾水」?牙科衛生士解析正確刷牙觀念
(9 小時前) -
常渾身不舒服?可能是慢性發炎!營養師:保持健康就「這樣」做
(10 小時前) -
沈玉琳罹「白血病」!健康檢查揭露隱憂 醫:低風險存活率70%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