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4° / 23° )
氣象
2025-11-11 | 健康醫療網

基因檢測打造個人化大腸癌治療 精準醫療成趨勢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隨著大腸癌治療進入「精準醫療」時代,基因檢測成為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的關鍵工具。透過檢測腫瘤特性,醫師可以依據每位患者的基因突變情況,量身訂做治療計畫,有效提升療效與存活率。



基因檢測決定治療方向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鴻華醫師說明,基因檢測是標靶治療的先決條件。目前健保針對第四期轉移性大腸癌患者,已給付RAS、BRAF、HER2與MSI/MMR等基因檢測,其中RAS基因最具關鍵性,決定了應採用抗血管生成型或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型藥物。若RAS為野生型,左側大腸癌建議優先使用抗 EGFR 藥物,以達最佳療效;而右側大腸癌則多以抗血管生成型藥物為主,但若需快速縮小腫瘤以利手術,抗EGFR藥物可能更有效。若RAS為突變型,治療將轉向化療或抗血管生成型藥物,即使第一線失敗,也可持續搭配化療使用。



NGS開拓罕見突變治療機會



陳鴻華醫師指出,對於少數罕見突變患者,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相較於傳統的單基因檢測,能更全面地發現變異的基因,幫助醫師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提供額外治療希望。而標靶藥物與化療合併使用不僅可延長存活期,也增加腫瘤完全切除的可能性。



健保限制與政策建議



目前健保對部分標靶藥物設有使用次數上限,即使藥物持續有效,也可能被迫中斷。陳鴻華醫師呼籲,只要治療持續有效且無嚴重副作用,應允許持續使用,以最大化療效。陳鴻華醫師也建議,健保應擴大基因檢測給付範圍,納入更多罕見突變檢測,並考慮將NGS納入給付,讓更多患者能找到精準治療方案。同時,應加速新標靶藥物與免疫療法的給付,使臺灣能與國際治療趨勢接軌。



醫病溝通不可或缺



最後,陳鴻華醫師提醒,醫病溝通同樣重要。對不符健保條件的患者,醫師應清楚說明替代方案與可能效果,協助患者與家屬做出知情且個人化的治療選擇。他也強調:「精準醫療不僅是基因的問題,更是醫師、病人與制度三方共同努力的結果。」



基因檢測打造個人化大腸癌治療 精準醫療成趨勢


【延伸閱讀】

肚脹「三天沒排便」竟大腸癌三期 醫:5公分腫瘤塞住

大腸癌近3成發現已是四期!醫:「三管齊下」積極治療仍有望延長存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73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