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輕到銀髮都中鏢!醫:失眠恐害腦、傷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健保署最新統計指出,台灣安眠藥使用量逐年攀升,已有數百萬民眾需仰賴藥物入睡。令人憂心的是,失眠不再是中高齡者的專利,越來越多年輕人因長時間使用3C、生活作息混亂與工作壓力,成為新一波失眠族群。許多人從偶爾服用安眠藥,逐漸變成每天靠藥才能入睡,卻未真正改善睡眠問題,反而造成白天疲倦、注意力下降,甚至提高跌倒、記憶退化與失智風險。
年輕世代失眠暴增 1/4成人人有睡不好困擾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陳田育表示,台灣成年人的失眠盛行率約為25%,等於每四名成人中就有一人受失眠所苦,而且有持續上升趨勢。「3C藍光刺激、報復性熬夜、工作壓力、焦慮情緒等因素交錯,使得原本只是偶爾睡不好,最後變成慢性失眠。」陳醫師指出,失眠早已成為現代人的普遍健康危機。
長期睡不好不只是「累」 慢性疾病風險全面升高
陳田育醫師解釋,失眠不僅是精神上的不適,更象徵大腦調節功能異常。人體若長期缺乏高品質睡眠,容易陷入慢性發炎狀態,進而影響代謝、荷爾蒙與免疫系統,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的風險。
研究亦指出,每日僅睡4至5小時的人在駕駛時的風險與酒後駕駛相當;若睡眠不足6小時,專注力、記憶力與反應速度都會大幅下降。「失眠不只是晚上躺不著,更會牽動白天的工作效率、人際關係與整體健康。」
高壓工作者、輪班族與科技業 成就診室最常見族群
在臨床中,高壓產業如科技、金融、醫護與輪班族,是最容易出現慢性失眠的族群。陳田育醫師指出,「報復性睡前拖延」是年輕族群越來越普遍的習慣。白天被工作與責任追著跑,晚上便用拖延睡眠來換自由時間,卻讓大腦保持在亢奮狀態,愈想放鬆愈難入睡,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三至四成患者依賴安眠藥 卻未真正改善睡眠品質
根據門診觀察,約三到四成失眠患者有長期用藥習慣。「很多人從偶爾吃變成每天都要吃,但睡眠仍然不穩定,甚至早上更累。」陳田育醫師提醒,傳統安眠藥如苯二氮平類(BZD)與非苯二氮平類(Z-drugs),若未依照醫師指示使用,可能造成嗜睡、記憶混亂與成癮等風險。
他指出,近年新的睡眠藥物如「雙重食慾素受體拮抗劑(DORAs)」已引進台灣,利用阻斷大腦清醒訊號的方式,使大腦自然進入睡眠,相較傳統睡眠藥物成癮與呼吸抑制風險較低,隔天認知功能受影響的程度也更少。
睡眠呈U型曲線 睡太少、睡太多都傷身
陳田育醫師提醒,睡眠時間並非越長越好,而是呈現U型關係。睡眠不足固然危險,但睡太久也可能是身體代謝或神經調控異常的訊號。部分長者因活動量少或長期服藥,常出現「越睡越累」的現象,不但降低白天警覺力,也可能增加跌倒與失智風險。
睡眠改善三步驟:找病因、正確用藥、調整生活
多數民眾對安眠藥存有誤解,例如「吃了會上癮」、「越吃越重」等。陳田育醫師強調,只要經過醫師評估並搭配追蹤,使用安眠藥是安全且有效的。「許多患者同時存在焦慮或憂鬱,若能同步處理情緒問題,搭配生活調整,許多人可以逐步減藥甚至停藥。」
他建議,改善睡眠除了用藥,更要從生活習慣著手,包括固定作息、減少睡前滑手機、避免酒精與宵夜、睡前放鬆呼吸等,都是能幫助提升睡眠品質的有效方法。
【延伸閱讀】
睡不著怎麼辦?營養師:失眠型態多樣 補充「這些」營養素才有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90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
-
竹市特搜隊與馬偕醫院合作 施打破傷風疫苗
(4 小時前) -
畢嘉士醫師紀念音樂會 倒數4天售票仍有壓力 屏基呼籲:「盼座位坐滿。」
(4 小時前) -
毒化粧品再爆2項!重罰原料商500萬 食藥署「不敢保證查完了」
(5 小時前) -
孩子換尿布有咔嗒怪聲?醫:恐是髖部問題 及早發現避免終生跛行
(6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