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發現攝護腺癌新利器!MRI融合超音波標靶切片 精準診斷少挨針

【記者 林禾/臺北 報導】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攝護腺癌(前列腺癌)每年奪走超過1,800條人命,年新增近8,000名個案,為國人男性癌症死因第4名,且多數患者發現時已非早期。
58歲李先生為科技業高階主管,近年健檢中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指數逐年上升。經磁振造影(MRI)檢查後發現疑似腫瘤,進一步接受MRI融合即時超音波導引標靶切片(MR fusion biopsy),成功於第二期確診攝護腺癌,並接受無創「海福刀」標靶治療,順利脫離癌症威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許富順醫師指出,攝護腺癌早期多數無明顯症狀,常以夜尿、尿頻、腰背痠痛為表現,甚至轉移後才被發現。建議男性50歲後應每年進行PSA檢查、攝護腺超音波與肛診,若指數異常,可考慮進一步進行磁振造影與切片檢查。
許醫師說明,目前臨床多以經直腸超音波導引切片檢查攝護腺癌,常規需12針系統性切片,但存在偽陰性風險,患者可能重複多次切片仍無法確診,且有高達5%的感染率與2%的敗血症風險。
相較之下,MR融合超音波導引切片術,可將MRI影像與即時超音波圖像合併,即時鎖定可疑腫瘤區,經由會陰(陰囊下方)路徑進行切片,大幅提高精準度並降低感染機率至1%以下。此技術在英國研究中證實診斷準確率較傳統切片高出30%。
患者於靜脈麻醉下接受切片,過程無痛、僅需30分鐘,減少焦慮與不適。許醫師強調,此項技術需醫師精通MRI與超音波操作,方能達到「一槍命中」的精準醫療目標,避免不必要的多次取樣。
最後,許富順提醒,若能早期診斷攝護腺癌,治療選項包括達文西機器人手術與無創海福刀(HIFU)標靶療法,皆為目前主流的微創與非侵入性治療方式,可有效降低副作用與生活品質影響。
「從篩檢、影像診斷到治療選擇,科技正讓熟齡男性面對攝護腺癌更有希望。」 許醫師如是說。
最新健康新聞
-
30歲族群必看!「這些症狀」就是代謝症候群警訊 免費健檢這樣做
(29 分鐘前) -
「這些日常行為」等於在吃喝塑膠!恐釀失智、中風、內分泌失調 喝瓶裝水、紙杯熱飲都中
(2 小時前) -
拔牙前「這些藥」不能亂吃!藥師嚴厲警告 小心血流不止、顎骨壞死
(2 小時前) -
避免腰痛惡化的關鍵!3大生活習慣有在注意嗎?
(2 小時前) -
長期痠痛總是好不了?認識背後隱藏病灶!中醫師:針灸與水藥對症治療,改善不適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