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8° )
氣象
2025-09-02 | 台灣好報

拜對才平安!醫師揭中元普渡健康四守則報乎知

拜對才平安!醫師揭中元普渡健康四守則報乎知

注意保存、慎選食物、控制份量與適量香火

【記者 洪美滿/新北 報導】一年一度的中元普渡即將到來,家家戶戶備妥豐盛供品祭拜祖先與好兄弟。不過,天氣炎熱之際,拜拜後的食物與供品,若保存與攝取不當,恐釀成健康危機。恩主公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鄭文琦提醒,民眾在維護傳統信仰時,也別忽略身體健康,建議掌握「注意保存、慎選食物、控制份量、適量香火」四大守則,讓中元節更安心。

一、注意保存,氣溫飆高時當心供品「變質」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去 (113) 年統計資料顯示,食品中毒通報人數達9,045人,創近五年新高,夏季高溫潮濕更助長細菌滋生。鄭文琦醫師分享,曾遇過一家人來求診,中元節下午拜拜,晚上直接吃放在室溫超過五、六小時的米粉,結果全家腸胃炎。她提醒,食物在室溫放置超過3小時未冷藏,易遭腸炎弧菌或蠟樣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污染,容易導致腹瀉、噁心嘔吐。並建議以下供品的處理方易腐敗的食物要冰,祭拜完要馬上冷藏。

◆ 熟食再吃一定要加熱到滾,才能殺菌。

◆ 糕點類如果當天吃不完,拜完馬上冷凍比冷藏來得更安全。

二、慎選食物,選擇三低天然食物避開「三高地雷」
中元普渡桌上最常看到的「三高地雷」就是 罐頭(高鈉)、甜飲料(高糖)、油炸物(高油),這些食物對慢性病患者尤其不利。鄭文琦醫師指出,罐頭魚與肉製品一小罐就可能含有超過一天的鈉建議攝取量,油炸零食、香腸和貢丸的油脂和鈉含量都很高,紅龜粿、發糕等精緻澱粉也會讓血糖飆升,應審慎挑選。

對於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與痛風患者,建議選擇低加工、低鹽、低糖的天然祭品,如:新鮮水果、無糖茶、蒸煮的米食或地瓜、南瓜、山藥等原型食物,都是較佳的選擇。祭拜後需要冷藏保存的食物,可分裝冰起來,分批食用,針對一些高糖高鹽的供品,可以象徵性祭祀為主,不必全部吃完。


拜對才平安!醫師揭中元普渡健康四守則報乎知
▲恩主公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鄭文琦提醒民眾中元普渡掌握健康四守則,讓自己和家人平安過節。

三、控制份量,中元普渡後大吃小心腸胃出事
以往中元節後門診,不乏有血糖大幅提升的糖尿病患者、痛風急性發作的案例,有民眾在普渡後將剩菜混為一鍋「中元大雜燴」,一次吃下高油高鹽食物,導致腸胃不適。鄭文琦醫師分享,有患者半夜消化不良,脹氣腹痛到睡不著、第二天看診時發現有嚴重脹氣的問題。

建議民眾將祭品分餐控制份量,照平日飲食順序,先吃蔬菜再吃主食與肉類,避免一次性攝取過量。慢性病患者如腎臟病要留意蛋白質與磷鉀,糖尿病患者要避開醬汁與油脂,痛風者更應少碰海鮮與內臟類。

四、適量香火,合掌手拜、環保香與環保金紙祈福更健康
中元祭拜燒香與燒金紙為傳統儀式,但燃燒過程中產生的PM2.5(細懸浮微粒)與VOCs(揮發性有機物)對氣喘、慢性肺病、心血管疾病與過敏體質者恐造成呼吸道刺激。鄭文琦醫師指出,「我看過有氣喘患者,去廟裡拜拜,因為煙霧迷漫,不到十分鐘就咳嗽、胸悶,甚至立即使用支氣管擴張劑都沒有用,趕緊來門診用吸入的噴霧劑才獲得緩解症狀。」

為降低潛在風險,建議民眾可選擇環保香、環保金紙,或減量焚燒,改以合掌、手拜等方式誠心祈福。不僅有助減少煙霧對環境與身體的負擔,也展現現代人對永續信仰的新詮釋。對於若需焚香,可配戴口罩、保持空氣流通,並於祭拜後更換衣物洗手洗臉,降低煙霧殘留帶來的不適。

鄭文琦醫師呼籲,中元節除了敬神祭祖,也要守護自己的健康與家人安全。掌握「四大健康原則」──注意保存、慎選食物、控制份量與適量香火,就能讓這份慎終追遠的美意,化為身心無虞的平安祝福,讓自己和家人平安過節。(照片記者洪美滿翻攝)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