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0 | 台灣好報

國際失智症月高醫岡山醫院專題講座 聚焦「記憶終章的陪伴」

【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台灣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國際失智症協會(ADI)統計,全球每3秒就新增一名患者,而台灣目前患者已逾30萬人,平均每12分鐘就有一個新個案。一場「記憶終章的陪伴」講座,9月20日上午在高醫岡山醫院登場,分享失智晚期患者的照顧需求,也關懷家屬照顧過程中面臨的壓力與掙扎,希望提供更多實務知識與心靈支持。
響應「國際失智症月」,這場由高雄市失智症協會與高醫岡山醫院主辦的講座,吸引80位北高雄民眾參加。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不僅影響病人的記憶與功能,更深刻牽動著家庭關係與社會照護體系,尤其在病程末期,家屬除了醫療照護的龐大壓力,更面臨與患者告別的失落感,成為當前不可忽視的重要公共衛生課題。
任講座主講人的衛福部屏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許禮安,長期從事安寧療護與居家照護工作,針對家屬在長期照護歷程中常見的心理壓力與失落情緒,提出面對悲傷、重建生活的方向,讓愛與關係能在照顧後期安然延續。同時,他也強調《病人自主權利法》與「預立醫療決定」的重要性,讓家屬在尊重病人意願的同時,也減少臨終醫療的兩難與掙扎。
高雄市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高醫岡山醫院神經科主任周秉松表示,該講座除提升社會大眾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重視,也提醒家屬應提前討論與規劃醫療自主權,在患者面臨生命終期時更有準備,避免臨時倉促決定帶來遺憾。
此外,周秉松也提到,多項研究指出,失智症患者的照顧者常有憂鬱、焦慮、社交孤立等身心狀況,因此也鼓勵家屬與照護者,珍惜與病人當下相處的每一刻,並學習與失落共處,在不可避免的告別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復原之路。(圖/記者王雯玲翻攝)
最新健康新聞
-
親子間常為手機使用起衝突!醫:多傾聽、理解需求 信任與理解尤為重要
(6 小時前) -
假日輕急症中心UCC今上路! 從兩大判斷指標評估成效
(8 小時前) -
傷口照護學問多 醫師解析8種常見急、慢性傷口照護重點
(8 小時前) -
非洲豬瘟防疫進入最後關鍵期 盧秀燕:10/27即「自動加嚴」、最高強度力拚清零
(9 小時前) -
感冒好了卻一直咳、喉嚨卡痰?胸腔科醫揭「關鍵原因」 多數人都忽略了
(9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