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笑論壇」到高峰論壇──台灣全人健康照護新典範啟動

【文/創新聞記者陳光蘊 | 採訪報導】八月八日,我在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的開幕現場目睹一個不尋常的聯盟:社團法人中華亞健康協會與台灣自我照護產業協會於會場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宣示要以「自我照護」為核心,串連政府、藥局、醫院與企業,推動年底(12月5日)舉辦的「全人健康照護高峰論壇」。生策會執行長錢宗良受邀見證,現場企業與媒體代表雲集,場面熱絡但具實務企圖心——精誠資訊、馥蘭朵、佶優科技、連杏生醫、中美醫藥、優活健康、女媧生醫、創新聞、鄰近健康、敦惟鎂生醫、CBIA、NGA新師董、泛亞通與世界觀新聞等,皆派員到場。

▲(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08.09)
現場不是只有儀式與致詞,更多的是具體的路徑圖與分工。由李明宗理事長提出在宅自我照護的跨界整合,搭配蔡宜芳理事長將協會接軌國際、強調「投資自我照護政策」既能提升全民自主管理能力,也能為醫療體系減負的主張;吳天誠執行長則以「微笑論壇」概念鋪陳全年節點——從8月的微型場域討論,延伸到12月的盛大高峰,討論涵蓋學研、科技、社區智慧長照以及企業如何把健康促進納入ESG與公益實踐。台北藥師公會理事長尹岱智、鄰近健康趙國鈞與曾煥中博士,分別從藥局數位生態、保健品選擇與社區導入角度補強對話。
作為編者,我關心的不只是口號,而是「能不能落地、怎麼量化、誰來買單」。本次論壇已規劃五大功能組與兩個支援組(政策對接、企業應用、展會協調、人才培訓、與公關活動),這是從結構上回答落地問題的一步,但真正的關鍵在於:
在論壇討論的語境中,「AI驅動的全人健康照護生態系」不再只是口號,而是要將學研、企業實務與社區服務串成閉環:學術提供證據、科技做資料處理與預測、企業與NGO推動場域試驗、藥局與基層單位做最後一哩的執行。簡淑慧副執行長強調,企業推動員工照護的可行方案,若能結合量化工具與公益倡議,便能將ESG從報表化為健康改善的具體指標。

▲(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08.09)
現場亦有產品示範:匯嘉健康、中華海洋生技HI-Q、連淨綠色科技與家樂目倍果等單位以實物或服務展示「健康促進的日常應用」,為論壇注入實務感。但從整體觀之,台灣要成為「全人健康照護頂尖國家」,還需在制度設計(如預防失能的長期照護策略)、跨部會協作、以及市場化試點三方面同步推進。
總結來看,這場由公協會與企業聯合發起、並經由生策會見證的合作,有三個可期待之點:
一是把「自我照護」從個人行為推升為政策議題;
二是把企業的ESG實踐與社區健康連結起來;
三是將AI與藥局、社區服務對接,嘗試把預防照護具象化為可衡量的成果。
接下來關鍵在於,論壇能否在12月的高峰時,交出一套清楚可執行的示範案與評估框架,讓政策、資源與場域三方都能看到短中長期的價值回報。若能做到,這不只是一次會議,而是一套可能改變台灣健康照護供給面與需求面互動的新範式。
最新健康新聞
-
-
陸女聽信偏方洗「大蒜浴」全身灼傷 皮膚科醫師:拿來敷是跟自己過不去
(4 小時前) -
血管硬得像大理石! 70歲翁靠「1方法」擺脫多年心痛危機
(4 小時前) -
彰基3D列印技術交流 從臨床服務到教研創新
(5 小時前) -
肥胖、菸酒都是乳癌風險! 醫揭「防癌關鍵」:定期篩檢+健康生活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