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該邊」腫一大包 原來是負重工作引發疝氣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50多歲葉姓建築工半年前發現右側鼠蹊部有微微突出的腫塊,但躺下休息就又會縮回,由於沒有其他不舒服症狀,因此遲遲沒就醫檢查,直到近期腫塊凸起逐漸變大,也伴隨著疼痛的症狀,才趕緊就醫,經檢查確診為疝氣,安排修補手術後康復出院,總算不用再因「下面腫一包」面對異樣眼光了。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俊銘表示,疝氣是一種腹壁結構上的缺損,腹內臟器會經由腹壁上的弱點突出,造成間歇性的腫脹或伴隨疼痛,葉姓患者就診時表示,只要在工作或腹部用力時,腫塊就會突出更明顯,放鬆時腫塊就會縮小或縮回,經由理學檢查確診為疝氣。
黃俊銘醫師進一步說明,有部分疝氣患者會出現疼痛,甚至會伴隨噁心、嘔吐等腸道阻塞的症狀,若放置不管,腹內臟器可能會經由腹壁缺損突出「卡」在腹壁缺損處,無法自行復位,形成腸道的嵌頓,進而造成腸道阻塞,一旦長時間壓迫下,腸道的血液循環不佳,會造成腸道壞死,嚴重者會惡化為腹膜炎,小病不醫拖成大病。
黃俊銘醫師也解釋,疝氣會依發生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稱呼,舉例來說,發生在肚臍就稱為臍疝氣,發生在大腿與腹部相接處的稱為股疝氣,像葉先生發生在鼠蹊部位的則是腹股溝疝氣,也是一般最常見發生類型。
他提醒,因人體老化,腹股溝底部腹壁變得薄弱,再加上肥胖、久站、慢性便秘、長期咳嗽、突然提重物等動作,都會使腹內壓力增加,增加腹股溝疝氣發生的風險,建議患者可選擇傳統或是內視鏡的方式進行修補,例如葉姓患者便是透過內視鏡疝氣修補手術,術後恢復時間短,幾乎沒有異物感,休養一週後便返回工作崗位,讓他開心直說「終於沒硬硬的異物感,也不用擔心旁人異樣眼光了」。
更多新聞推薦
● 解隔離後咳不停 中藥調理助其緩解
- 新聞關鍵字: 確診
最新健康新聞
-
-
小心憂鬱引失智! 醫示警「1動作」助早發現
(7 小時前) -
每年超過400萬人因空汙死亡! 研究認證「有效排毒食物」曝:胡蘿蔔、芹菜都在內
(9 小時前) -
愛看電視小心罹患冠心病風險飆增! 「關鍵原因」曝:多數人都這樣做
(9 小時前) -
愛吃羹飯、湯麵小心引胃食道逆流! 「必戒食物」公開:鮮奶、麵包也不行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