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戶外運動流汗卻不喝水 20多歲男急性腎衰竭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天氣持續高溫,要記得適時補充水分。二十多歲的男子,日前參加戶外活動,沒想到,活動到中途突然感到呼吸喘,而且還全身抽筋,被同事發現後,緊急送到大甲李綜合醫院就診,經過檢查發現有氮毒血症,血中的肌肉酵素比正常值高出三倍,醫師研判是過度勞動,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導致罹患急性腎衰竭,住院治療後,才恢復正常出院。
大甲李綜合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采峰表示,患者在同事陪同下,坐著輪椅到急診就醫,主述腹部疼痛,急診醫師發現他意識稍微不清,進一步抽血檢查,鈉離子、鉀離子都偏低,有急性腎衰竭現象,另外有橫紋肌溶解症,研判在過熱的情形下勞動,再加上高溫天氣下,沒有補充水分,導致體內流失水分與電解質。
陳醫師指出,急性腎衰竭可能沒特別的症狀,最明顯的就是「尿液變少」,或是出現血壓降低、頭暈,在高溫炎熱的天氣下,流汗過多沒有及時補充水分或電解質,讓體內電解質失衡,便會出現抽搐、抽筋,甚至會嚴重脫水,也會有低血溶性休克,因此,在流汗過多的情況下,除了喝水,也要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
「身體缺水容易中暑,流汗又沒喝水,便容易導致急性腎衰竭。」陳醫師說,中暑後體溫會升高,體表血管會擴張加以散熱,大量血液跑到皮膚,分布到腎臟的血液便會減少,腎臟的供血不足,高溫就會傷害身體的肌肉細胞,導致橫紋肌溶解症。
陳醫師表示,該患者住院治療時,給予藥物及點滴治療,同時要求多補充水分,在抽血檢查確認都恢復正常後,便出院了。他強調,現在台灣出現極端氣候,體感溫度經常達40度,在室外工作的人,一定要按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等到口渴時再喝水,可能已經有微脫水現象。」建議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
陳醫師說,萬一水分補充不夠,體內體溫調節失衡,會出現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等熱傷害,很容易造成急性腎損傷,病情在幾天甚至幾小時內恐突然功能惡化,也有可能造成不可恢復的症狀,嚴重恐會接受一輩子的透析治療,提醒民眾一定要適時隨時補充水分。
更多新聞推薦
● 美副國務卿指2758號決議未涉台地位 外交部:歡迎並感謝最新健康新聞
-
28歲女春節狂追劇還熬夜…一覺醒來「視力模糊」嚇壞 醫生揭病因
(53 分鐘前) -
因應元宵人潮 嘉市加開3場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服務
(56 分鐘前) -
得過流感還要打疫苗?ICU醫給答案了 保護力持續時間曝
(2 小時前) -
低頭族小心頸椎退化病變!快看自己有無4階段症狀 醫師授5招預防
(2 小時前) -
與癌細胞搶時間!「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精準殲滅惡性腫瘤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