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1 | 台灣好新聞

(右為神經科醫師錢駿/左為醫學影像科醫師李喬華) 。
50歲男突中風置放顱內支架 狀況穩定定期追蹤中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右為神經科醫師錢駿/左為醫學影像科醫師李喬華) 。
50歲中年男性,因突發性右側肢體無力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發現左側中大腦動脈85%狹窄,神經科醫師錢駿診斷,當時病患無大血管堵塞,施打血栓溶解劑並住院治療復健。患者於住院中經血管攝影檢查,確認左側中大腦動脈有高度狹窄情況,健保審查通過後於住院期間接受顱內血管支架置放手術,手術順利置放一支顱內支架,3年來持續追蹤,血管不僅維持暢通,支架內血管也無再次狹窄,目前患者狀況穩定,定期門診追蹤。
神經科醫師錢駿表示,顱內血管狹窄是腦中風的重要致病機轉,常見危險因子包含高齡男性,抽菸患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風濕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神經科錢駿醫師指出,此個案為年輕型中風,並無上述所提相關疾病,故有進一步檢查免疫、腫瘤以及內分泌系統,都沒有找到病因。但錢駿醫師特別指出,黃種人顱內血管狹窄的比例本來就顯著比西方人高,需要特別注意跟防範,建議透過頸部跟顱內的超音波,或進階影像健檢,如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檢查顱內血管是否狹窄。
醫學影像科醫師李喬華建議,如果出現頭暈,或者突然短暫的單邊肢體無力,或是突然講話大舌頭,一陣子之後恢復,又反覆出現症狀,就要特別提高警覺,可能腦部正在缺血。有以上病症的患者,建議立刻就診與進一步健康檢查。
醫學影像科醫師李喬華指出,顱內置放支架手術仍有一定的風險,經由技術純熟的醫師操作下,仍可能存在6%的手術風險,其中包含腦中風或者腦出血等。若腦血管狹窄程度超過75%,積極服藥治療後仍有腦缺血症狀者,可以申請健保給付顱內支架施放。
更多新聞推薦
● 「阿北被關是國民黨害的!」 苦苓呼籲小草726郊遊去最新健康新聞
-
嘉市衛⽣局攜⼿U Café 共同⽀持公衛醫護⼈員為「愛」友善
(2 小時前) -
不只忘東忘西! 醫揭「失智症新興風險因子」:別忽略聽力與視力問題
(2 小時前) -
嘉榮推雙軌培育方案 打造新世代護理人才新模式強化品質
(3 小時前) -
野生菇類勿亂採亂吃!南投縣衛生局籲民眾留意食安風險
(3 小時前) -
創單周新高!登革熱增12例境外移入 疾管署提升「廣東旅遊疫情警示」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