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胃開始「發火」、喉嚨「有感」、睡覺「驚醒」 醫:定期檢查與健康飲食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胃食道逆流除了讓人食之無味、夜不能寐,還可能影響情緒,甚至提高憂鬱症的風險。衛福部臺南醫院肝膽腸胃科陳韋志醫師表示,長期逆流不僅讓食道發炎、潰瘍,還可能造成狹窄,甚至提高食道腺癌的機率,這絕對不是吃個胃藥就能解決的事。
陳韋志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包括:胸口灼熱(俗稱火燒心)、胃酸逆流、胸口悶痛、吞嚥困難、打嗝。還有多種不典型症狀,包括: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喘鳴(類似氣喘發作)、口臭、慢性咳嗽、咳血吐血絲、甚至是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生長遲緩。這些症狀不只出現在年長族群,年輕人也越來越常見,這跟外食、壓力爆表、睡前吃宵夜、久坐不動脫不了關係。
陳醫師說,治療不只靠藥,生活調整才是關鍵,目前胃食道逆流的治療方式包括:
抑制胃酸的藥物(如PPI)、調整生活習慣:少吃多餐、避免刺激食物、餐後不立刻躺、戒菸戒酒、睡前2-3小時避免進食。針對難治型或反覆發作的患者,建議手術治療。
陳韋志醫師指出,治療的終極目標不只是「止酸」,更是要防止併發症與癌變風險。因此,若有長期症狀,建議進行胃鏡檢查,觀察是否已有巴瑞特食道病變。
針對反覆胃酸逆流或對藥物反應不佳的患者,臺南醫院提供「內視鏡抗逆流手術」治療方式,透過電燒或黏膜切除的方式,在胃食道交界處「收緊閥門」,幫助胃酸別再亂串門子。此技術在臨床上已證實能改善約七成患者的症狀。
若檢查發現已有癌前病變,也能進行射頻燒灼術,有效清除病灶。這項技術在2024年美國胃腸病學會(ACG)指引中也被列為治療巴瑞特食道變化的重要方法。
陳醫師提醒,當胃開始「發火」、喉嚨「有感」、睡覺「驚醒」,就別再忍了。定期檢查、健康飲食、保持良好作息,搭配適度運動,不只讓你睡得好、吃得香,還能延長治療效果、防止復發。
更多新聞推薦
● 台增2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 嬰幼兒若現嗜睡、手腳無力等症狀須當心最新健康新聞
-
每年9萬人洗腎,腹膜透析僅6千多人!「腎科經皮植管+居家透析」翻轉腎友人生
(21 分鐘前) -
媽媽餵「奶粉一半是糖」爭議擴大 食藥署搬法條、奶粉大廠喊告!
(32 分鐘前) -
騎車屁股痛以為痔瘡發作?竟是大腸直腸癌第三期再復發!聯合療法攻克腫瘤
(36 分鐘前) -
Mamaway點名2廠商「糖含量過高」 營養師狠打臉抖真相:不受教還想狡辯
(57 分鐘前) -
16歲男學生罹患糖尿病兩年 「1因素」害病程失控引發致命併發症
(5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