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2°
( 34° / 31° )
氣象
2024-05-23 | 華人健康網

卵巢早衰、卵巢囊腫害不孕逾3成居冠!醫師:懷孕方式分為3種

隨著社會變遷及台灣民眾觀念改變,晚婚晚生已成為現代趨勢,依內政部戶政司111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為31.43歲,生育年齡35歲以上的女性更是占總生育女性32.44%。年齡是影響懷孕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女性年齡的增加,卵子數量與品質下降,受孕率降低、流產率上升,導致不孕的機率也隨之增加。


卵巢早衰、卵巢囊腫害不孕逾3成居冠!醫師:懷孕方式分為3種

臺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中心負責人李世明醫師解釋,一般來說夫妻有性行為且未採取避孕措施,一年後若仍未懷孕會列為準不孕症,此時建議民眾至醫院進行詳細檢查。不孕症的原因可由男性、女性及雙方問題探討,根據110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顯示,不孕以卵巢因素所占34.1%為最高,含兩種以上不孕因素排名第二佔32.2%,男性因素(如性腺刺激素缺乏、睪丸功能衰退、輸送精子管道阻塞及性功能障礙等)則居第三。

女性在排卵期時卵巢會釋放卵子進入輸卵管,精子會經過子宮與卵子於輸卵管相遇,結合成功後受精卵會在輸卵管中形成胚胎,胚胎會沿著輸卵管進入子宮,並於子宮內膜著床後才能成功受孕,因此卵巢、輸卵管或子宮其中一部位發生問題,即可能導致不孕。李世明醫師說明,子宮的常見問題有子宮內膜沾黏或功能異常、子宮內膜發炎、子宮肌瘤及肌腺瘤等問題;輸卵管則是因為細軟脆弱,容易感染阻塞,以及骨盆腔若發炎也會導致輸卵管沾黏,使精子卵子無法相遇結合;卵巢的問題則是以卵巢早衰、卵巢囊腫為女性不孕因素的大宗。


卵巢早衰、卵巢囊腫害不孕逾3成居冠!醫師:懷孕方式分為3種

女性不孕因素 (圖片提供/星醫美學集團超預防醫學平台)

卵巢腫瘤好發於育齡層的女性,多半屬於良性的且會於三個月內自行消失,如濾泡囊腫、黃體囊腫等,而常見可能影響不孕的則有巧克力囊腫及多囊性卵巢症等。李世明醫師解釋,巧克力囊腫為子宮內膜異位,原本應該在子宮內的內膜跑到子宮外生長,因此無法像正常月經能流出體外,導致堆積在卵巢、骨盆腔裡面,引起發炎、輸卵管沾黏等問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患者會慢性不排卵,沒有排卵就不會有受孕的可能,或是因排卵不規則、月經週期不準,降低患者的受孕率;卵巢癌則是其症狀與療程有可能會影響生育能力造成不孕。

另一導致不孕的卵巢問題為卵巢早衰,李世明醫師分享,當卵巢功能過早停止活動,就會導致女性不孕,近幾年臨床上有觀察到女性卵巢早衰的比例有提高。若想判斷是否患有卵巢早衰,通常會檢測血液AMH指數來預測卵巢卵子庫存量,當35歲前AMH< 1.2則可判斷為卵巢早衰,再搭配超音波檢查當月份的基礎卵泡數(AFC),可觀察到有多少個小卵泡有機會成長的卵子,以判斷卵巢功能。

李世明醫師解釋,懷孕的方式可分為三種,以不分年齡平均一個月來看,自然受孕率為8%、人工受孕15%(於排卵日將優質精蟲注入女生體內,讓精蟲及時地和卵子相遇)、試管嬰兒則達45%(卵子和精子體外授精,培養成胚胎後再植入到子宮裡),因此會建議卵巢早衰的患者盡快安排凍卵,先將卵子取出保存,待未來計畫懷孕時再採取試管嬰兒。若是已婚者且希望盡快懷孕,通常會選擇受孕率較高的試管嬰兒,然而當只有一顆卵時成功率為15%、兩顆16%、三顆則是18%,因此會透過藥物刺激排卵,其目的是為了讓卵巢卵子數目增加,以增加試管嬰兒的成功率。


卵巢早衰、卵巢囊腫害不孕逾3成居冠!醫師:懷孕方式分為3種

李世明醫師表示,卵巢是不孕症關鍵因素之一,建議女性應定期安排檢查。(圖片提供/星醫美學集團超預防醫學平台)

李世明醫師進一步分享,當卵巢早衰或失去功能時,除了把握時間搶救卵子,其次就是再生修復卵巢。目前臨床常見是透過PRP治療促使卵巢功能提升。隨著醫學進步,研究也發現間質幹細胞會分泌多種細胞及趨化因子,利用其自我複製和分化潛能可活化受損的卵巢,以上方式都是期望透過提升卵巢功能、提高卵子的品質及顆數,來增加自然受孕、人工受孕及試管嬰兒成功的機會,至於如何選擇懷孕方式,還是要考量個人卵巢狀態及經濟因素等綜合評估。

李世明醫師表示,不論是否有結婚或生子壓力,男性或女性都可前往生殖醫學門診進行備孕諮詢與相關檢查,女性可抽血排檢驗排卵及卵巢功能有關的賀爾蒙、安排輸卵管、子宮攝影及陰道超音波(未有性行為者可進行腹部超音波)等檢查。男性則可進行精液分析,了解精蟲數量、型態、活動力及液化時間等,或是抗體及染色後檢查。

👉推薦閱讀:卵巢早衰,試管嬰兒失敗十多次…使用借卵,活產成功率增六倍!

👉推薦閱讀:月經不規則,卵巢早衰報到!吳明珠中醫師:5秘訣防卵巢早衰



【延伸閱讀】



季節轉換皮膚粗糙乾燥、敏感怎麼救?林哲暘醫師推5大食物,吃出水噹噹



肌少型肥胖症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劉伯恩揭:肌少型肥胖症恐併發7大疾病



頭暈是真地震?假地震?吳宛容中醫師:5招舒緩「地震後頭暈症候群」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88/941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