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相關糾紛逐年攀升,如何避開醫美陷阱?醫師教4招降低醫美風險
醫美相關糾紛逐年攀升,其中不乏身心受損的案例。針對這一現象,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常務理事暨網路委員會主任委員宋奉宜醫師特別提醒大眾,在選擇醫美時應提高警覺,了解可能的健康與法律風險,以免因一時大意而導致遺憾。
醫學美容爭議調解:如何保障患者權益?
為因應醫療糾紛的增長,自2024年起,台灣正式實施《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要求所有醫療相關糾紛須先經過調解程序後,才能進入司法訴訟階段。調解會議通常由一名法律委員及一名醫學委員共同主導,協助雙方當面溝通,釐清問題並嘗試和解。這樣的制度設計,有助於在情感與專業層面雙管齊下,解決糾紛:
1.減輕不必要的司法爭訟
根據台中市衛生局的調查數據,台灣醫療糾紛的刑事起訴率僅10%,定罪率更低至25%,顯示醫療糾紛在司法程序中的成功率偏低且耗時冗長。透過調解機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司法資源浪費。
2.提供情緒出口
許多醫療糾紛往往並不是因為醫療行為本身出現錯誤,而是患者或家屬對結果的不滿所引發的消費糾紛。調解會議為當事人提供一個理性對話的平臺,有助於紓緩彼此的情緒張力。
3.避免誤解醫療行為的本質
醫療行為的目的是阻止健康問題的惡化,但其結果通常具有不確定性。透過調解,患者可以更清楚地理解醫療失敗的原因究竟來自疾病的不可控性,還是醫療行為的不足,進而降低不必要的誤解與敵對情緒。
醫美糾紛攀升的原因:商業化的風險
近年來,醫美市場高度商業化,廣告及社群媒體上充斥著「去韓國醫美更便宜」或「25歲不醫美,你就老了」等標語,吸引大量年輕人提早加入醫美行列。但這種商業化風潮也帶來嚴重的問題:
1.商業利益凌駕於專業判斷
年輕消費者往往因廣告、同儕壓力或社群影響,而未經全面評估便選擇接受醫美項目;同時他們誤將醫美當作一種商業服務而非醫療行為,結果就是期待「完美的服務與效果」,卻忽視了醫療過程中可能伴隨的風險。
2.高期望與低滿足的矛盾
宋奉宜醫師指出,「是不是夠美」屬於高度主觀判斷;如果患者過高的術前期待與現實效果之間的落差出現,也是醫美糾紛的常見來源。例如,有患者因電波拉提後眼袋不對稱0.5公分便提出控訴;亦有患者因舒眠麻醉的疼痛經驗不滿,另外一些則因麻醉意外引發死亡或重大傷害。這些案例揭示了醫美項目潛在的複雜性及風險。
年輕化醫美的迷思:是提前改善還是提早破壞?
「22歲進行音波拉提,到了35歲就可能發現是提早破壞性的衰老。」宋奉宜醫師在調解過程中,常見當事人追求並不適合自己年齡需求的醫美療程。他進一步解釋,35歲之前,皮膚的結締組織尚未自然崩壞,未必需要過早施行刺激性療程如電波或音波拉提。錯誤處置可能導致慢性發炎或皮膚敏感,並最終加速老化。部份年輕消費者盲目追逐「變美」的潮流,卻對醫美的適用性與風險知之甚少。「如果是不必要的醫美操作,本來就不會有明顯性價比。但一旦失敗,卻可能造成人生難以彌補的傷害。」宋奉宜醫師說。
針對醫美糾紛頻發,宋奉宜醫師特別給出以下建議,幫助消費者降低醫美風險,保護自身權益。
專家建議:如何避開醫美陷阱?
針對醫美糾紛頻發,宋奉宜醫師特別給出以下建議,幫助消費者降低醫美風險,保護自身權益:
1.選擇合格醫療機構與專業醫師
醫美本質上仍是醫療行為,應選擇具合法執照和專業經驗的醫師,並查核診所是否具備相關醫療執業資格。
2.明確了解自身需求與狀況
不要因廣告或周遭壓力而草率進行醫美療程。優秀的醫師應該協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狀態與需求,並理性評估是否適合進行某項手術或療程。
3.重視風險與副作用
醫美與其他醫療行為同樣具有不確定性,可能導致期望差異、健康損傷等各種糾紛。在接受任何療程前,應多與專業醫師諮詢,並深入了解可能的風險。
4.保持對商業廣告的警覺
醫美廣告常放大理想效果,刻意忽略術後風險與真實性。消費者應該以醫學專業團體的建議為主,而非盲目相信商業促銷。
理性追求,美麗與健康並存
宋奉宜醫師表示:「我們看見醫美成為年輕人的夢想,但也吞噬著他們的健康。」追求美麗並非壞事,但必須以健康與理性為前提,謹慎選擇適合自己的醫美項目。隨著醫美市場的快速發展,消費者應對療程有更清晰的認知。唯有在確保安全與專業的基礎上,探索適合自己的變美之路,才能在追求美麗的同時,保有健康、信心與幸福人生。
【延伸閱讀】
有影嘸?5:2斷食法「挨餓」助護肝?吳明珠中醫師:牢記7大護肝飲食要訣
肥胖、壓力山大害男性不孕症!朱信誠醫師:4招養好精蟲活力,好孕跟著來
三叉神經痛害臉上刺痛、吹風就疼痛!謝炳賢醫師:三叉神經痛吃4大類食物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58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
大S猝逝/網友「誤以為普通感冒延誤就醫」 專業醫強調:流感不是感冒
(51 分鐘前) -
流感疫苗搶打潮!民眾想改打「肺鏈疫苗」 醫師示警:還是會重症
(51 分鐘前) -
感冒不能泡溫泉? 醫曝看「這關鍵」:不是禁忌
(54 分鐘前) -
大S事件爆流感疫苗搶打潮?!臺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剩約6200劑,估近日使用完畢
(59 分鐘前) -
B肝治療登國際期刊 高醫大校長余明隆與韓國蔚山大學跨國研究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