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胃痛別只吞胃藥,長期慢性胃炎恐惡化為胃癌!醫籲:檢查揪出胃炎致病原
胃部頻繁疼痛時,不應僅靠胃藥緩解,應進一步檢查找出真正的病因。尤其,胃部的發炎不像皮膚一樣顯而易見,而是用疼痛和不適感顯現,甚至無明顯症狀,若疏於保養及治療,長期慢性胃炎還可能惡化為胃癌!因此,及早釐清胃炎成因,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是養胃重要的一步。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超音波室主任楊建華醫師表示,我們的皮膚會因受到刺激、病菌感染而出現發炎紅腫傷口,胃部的黏膜細胞也一樣!身為消化系統的前線,胃部表皮黏膜組織若經常接觸刺激性飲食、藥物、菸酒等不良物質,甚至情緒與壓力導致胃酸分泌過多,都可能引發胃發炎。胃炎若不及時治療,長期慢性胃炎可能惡化為胃癌。
常胃痛要小心!急、慢性胃炎差在哪?
胃炎可分為急性胃炎與慢性胃炎。胃位於人體上腹部,當上腹出現絞痛、痙攣,且噁心想吐的感覺來的急又快,就可能是急性胃炎。急性胃炎一般3-5天就會緩解,但若引起胃炎的原因不斷出現,像是持續飲酒、吃傷胃的刺激性食物,胃的紅腫傷口反覆被刺激、沒有好轉,急性胃炎就可能演變為慢性胃炎,產生胃悶、腹脹、消化不良、易飽等症狀。
長期慢性胃炎會破壞胃部細胞,當胃炎沒有妥善的處理治療,長久下來可能造成更為嚴重的疾病,如胃出血、胃穿孔與胃癌發生等。
若慢性胃炎合併幽門桿菌感染,胃黏膜受損後,胃壁細胞和胃主細胞也會被破壞,且一旦數量減少後就不會恢復,形成萎縮性胃炎,接著可能出現腸上皮化生。腸上皮化生是胃的癌前病變,必須定期追蹤檢查。因此,有胃幽門桿菌感染時,必須儘快吃藥殺菌。
胃發炎成因多,如飲食、藥物、病菌感染等會破壞胃部黏膜而引起,但也別忘了情緒壓力會刺激胃酸分泌過多,也會使胃部黏膜保護力變差。(圖表提供/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
吃胃藥壓胃痛,恐致胃炎悄悄惡化
胃部不舒服,不少人選擇直接服用胃藥緩解,但須留意若長期服用,胃藥其中某些成分可能影響胃部健康或引發副作用。如含有鈣、鋁離子,則可能導致便秘;含鎂離子可能致腹瀉;若其中有碳酸離子,和胃酸作用會引發脹氣或打嗝。長期服用胃藥也可能改變胃部酸鹼值,使得腸胃道菌叢失衡。
在服用胃藥時,建議仍需由醫師診斷處方較為安全。更重要的是,當有胃炎情況時,要找出根本原因對症下藥,而不是只一味自行服用胃藥舒緩症狀。如此一來,才不至於讓胃炎惡化,導致更嚴重的疾病發生。
楊建華醫師表示,診間曾有1名40多歲的電子公司高階主管,因胃悶、發脹不舒服愈來愈頻繁而就醫,檢查後確認他已罹患萎縮性胃炎。問診後發現,病人2年前就已在外院診斷出慢性胃炎並發現幽門桿菌感染,但他沒有定期回診治療,且抽菸喝酒、重口味飲食習慣仍舊不改,胃痛時就吃胃藥緩解,才使得病情變嚴重。因此我建議他須戒菸戒酒、除菌治療及改變生活作息,目前症狀也已改善,並持續追蹤。
上腹疼痛可能原因多!宜檢查找出原因
上腹部除了胃部及十二指腸外,還包含肝臟、膽囊、胰臟等器官,就連心臟問題也可能導致上腹不適。因此若疼痛點位在上腹部,要盡快釐清原因,找出病源。在經過問診及理學檢查後,若懷疑是胃部問題時,再搭配胃鏡、幽門桿菌吹氣檢查、抽血檢測,也可進行胃蛋白酶原檢驗,了解胃黏膜狀況以進行治療。若是輕微的胃發炎,透過飲食與生活型態調整,良好習慣持之以恆,大都能改善胃部不適。
上腹部除了胃部及十二指腸外,還包含肝臟、膽囊、胰臟等器官,就連心臟問題也可能導致上腹不適。因此若疼痛點位在上腹部,要盡快釐清原因,找出病源。
胃發炎成因多,如飲食、藥物、病菌感染等會破壞胃部黏膜而引起,但也別忘了情緒壓力會刺激胃酸分泌過多,也會使胃部黏膜保護力變差!生活中我們可以盡量避免過辣的刺激性飲食,遠離菸、酒、濃茶、醃漬品等會造成胃黏膜受損的成分養胃,並養成定時定量、細嚼慢嚥的飲食習慣,將酸性水果如鳳梨、柳丁留在飯後食用避免傷胃,才能讓胃部保持長久健康。
【延伸閱讀】
肥胖、壓力山大害男性不孕症!朱信誠醫師:4招養好精蟲活力,好孕跟著來
冬天胃痛、消化不良,揪出4大元凶!吳明珠中醫師推:冬天養胃藥膳、3大穴位緩解
長期胃食道逆流恐增食道癌風險!簡鈺樺營養師:預防胃食道逆流7要訣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59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
-
超越罕病困境!從無藥可治到跨科整合照護 SMA病友迎接重生新未來
(38 分鐘前) -
上腹痛又有灼熱感⋯消化性潰瘍原因有哪些?醫教「按摩2穴位」緩解
(43 分鐘前) -
流感趨緩卻爆最小死亡! 女嬰打過疫苗「高燒迅速腦病變」4天喪命
(1 小時前) -
接吻藏恐怖風險 喇舌10秒交換8千萬細菌「1病毒恐終身帶原」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