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4° / 30° )
氣象
2025-05-22 | 華人健康網

女性3大癌症發病年齡早5年!定期篩檢早發現,別讓恐懼成阻力

女性癌症發病年齡年輕化!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女性特有的子宮體癌、子宮頸癌及乳癌發生人數、死亡人數不只榜上有名,更可見發病年齡相較其他癌症早5年,癌症已成為女性健康的頭號敵人。對此,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呼籲,希望大家都能鼓勵及留意身邊女性友人及家人的健康。



女性癌症發病年齡早,篩檢意願卻不足

癌症對年輕女性健康威脅增!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子宮體癌、子宮頸癌與乳癌的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7歲,較整體癌症平均發病年齡提早約5年,且超過三分之一女性患者在50歲前即確診,顯示這兩大癌症正深刻衝擊處於職涯高峰與家庭責任交疊階段的女性族群。

然而,女性對自身健康的關注仍明顯不足!根據2024年羅氏診斷亞太區女性健康調查結果,將近一半(46%)的女性從未接受過子宮頸癌篩檢,且無意於未來進行相關檢查。其中,在台灣,影響女性篩檢意願的主因包含:有33%女性認為自己健康應無問題而選擇不檢查;28%因擔憂篩檢過程尷尬而拒絕;另有23%則害怕篩檢可能造成身體不適或疼痛,這些數據反映出女性健康意識仍受認知與心理障礙所限制。

其實,新式乳房X光攝影技術在減低檢查時的疼痛感方面,展現了積極的成效,子宮頸HPV檢查亦可在專業醫護人員指導下自我採檢,降低檢查的尷尬不適,鼓勵婦女透過與醫護諮詢了解化解內心對篩檢的恐懼想像。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表示,在協會長年陪伴女性病友的經驗中,觀察到多數確診女性在面對疾病時首要擔憂的並非病情本身,而是「如何持續照顧家人」,無論是孩子年幼、家庭責任繁重,或正值職涯關鍵階段,許多女性仍將家人與工作放在首位,選擇將自己的健康擱置在後。

「原本只是為了家人而接受檢查,卻因此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潘怡伶分享協會曾遇過的癌友經歷。當時這位癌友,因全力投入家庭與職場而一再延後檢查,直到偶然因乳房篩檢贈品「洗衣精」才動念檢查,意外發現腫瘤、成功治療。潘怡伶指出,這樣的狀況,並非個案,而是多數女性的日常,也反映出女性普遍缺乏將自身健康視為優先的意識。

對此,潘怡伶進一步分享:「我們看到許多女性因先生主動陪伴就醫、分擔家務與育兒責任而更勇敢接受治療;相反地,若缺乏理解與體諒,甚至會加重病友心理壓力,影響治療成效。」病友是否有來自伴侶、父母或親友的積極支持,是影響她們是否願意去面對疾病和完成治療的重要因素。也因此,潘怡伶呼籲女性要勇於為自己做健康決定,唯有重視自身健康,才能安心陪伴家人並專注事業發展,同時也鼓勵每一位家人、伴侶、朋友成為身邊女性的「提醒者與陪伴者」,共同挺身而出,給予她們理解與支持,成為她們勇敢面對健康挑戰、積極接受治療的重要力量。

「挺身而出,守護健康」,女性健檢週一起健康篩檢

女性健康獲得重視,家庭才能穩固,社會與國家才能蓬勃發展。羅氏診斷於5月發起亞太區共八個國家之全國女性健康篩檢週活動,號召家人、伴侶、丈夫、朋友及所有關心女性健康的倡議者一同響應,盼全民挺身而出,守護女性健康。

今年國健署擴大女性癌症篩檢補助對象,包括:

25至29歲女性每3年1次、3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

當年度年齡為35歲、45歲、65歲的女性可免費進行一次HPV DNA檢測。

40至74歲女性每2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



子宮頸癌和乳癌是少數可以透過篩檢有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癌症,若能及早發現並治療,五年存活率較高之外也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因此,符合公費資格的女性應把握機會及早篩檢。

趙樹蕙強調,子宮頸癌和乳癌是少數可以透過篩檢有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癌症,若能及早發現並治療,五年存活率較高之外也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因此,符合公費資格的女性應把握機會及早篩檢;即便不符合公費補助資格,也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自身風險與檢查頻率,讓健康防線不留空白。



【延伸閱讀】



拼生育,凍卵補助再加碼!周宗翰中醫師:5要訣「養卵」,增強卵巢功能



擴大子宮頸癌、口腔癌、乳癌、大腸癌、肺癌免費五癌篩檢,一次看懂!



頭暈眼花、疲乏無力,竟是低血壓惹的禍!吳明珠中醫師:4訣竅改善低血壓症狀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9/964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