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2°
( 35° / 27° )
氣象
2025-07-26 | 華人健康網

香港腳與灰指甲如「難兄難弟」!賴睿昕中醫師:夏天防「黴」,4要訣遠離香港腳

夏天高溫潮濕,這樣溼熱的環境是黴菌的最愛,一旦足部感染黴菌,就容易罹患香港腳,屬於傳染性的皮膚病。如果輕忽香港腳,也很容易與灰指甲產生交互感染,香港腳與灰指甲有如「難兄難弟」。賴睿昕中醫師表示,中醫認為香港腳會在體內造成「濕熱體質」,不妨飲用健脾祛濕茶飲,以及搭配外用藥洗方,能達到更佳療效。


香港腳與灰指甲如「難兄難弟」!賴睿昕中醫師:夏天防「黴」,4要訣遠離香港腳

賴睿昕中醫師表示,香港腳又稱為足癬,主要因為皮膚感染到黴菌所引發,病發時腳趾周圍開始出現脫皮的症狀,逐漸腳底會產生水泡、脫皮及水泡組織液,反而製造黴菌有利生存環境,加上溼熱悶熱的環境滋生黴菌反覆刺激皮膚,造成局部紅腫熱,以及味道加重。

香港腳分為4種類型

香港腳的表現形態多元,可分為:水泡型、糜爛型、角質化型與脫皮型4種。前2種會搔癢無比,但角質化型與脫皮型的香港腳,幾乎完全不癢,最容易被忽略。

香港腳易形成濕熱性體質

賴睿昕中醫師表示,中醫認為 「足癬」(香港腳)之類的皮膚病,雖然症狀表現在皮膚,卻與內在臟腑失衡及環境誘發息息相關,病位在脾胃,誘發因素主因為飲食習慣不良造成脾胃機能失調,進而使體內濕氣及溼熱無法有效代謝;加上台灣海島型氣候溼熱環境,纏綿難解,久而久之轉化成為濕熱之邪醞釀體內,身體形成容易產生皮膚病的「濕熱性體質」,內濕加上外濕,最終形成足癬。

中醫治療足癬內外兼施

中醫治療足癬採取內外兼施,內治法處理「濕熱體質」,又分為「濕重於熱」,以及「熱重於濕」兩個類型,常用中藥治療用藥包括:白朮、蒼朮、茯苓、薏苡仁、藿香、黃柏、蒲公英、蛇床子、土茯苓、苦蔘、等藥物,根據體質濕多還是熱多給予處方用藥,外治法透過清熱解毒及部分具有殺菌殺蟲效果中藥製成外洗藥方,透過足浴方式改善腳部皮膚環境。


香港腳與灰指甲如「難兄難弟」!賴睿昕中醫師:夏天防「黴」,4要訣遠離香港腳

灰指甲與香港腳可說是「難兄難弟」。

脾祛濕茶飲+外洗藥方,緩解香港腳

賴睿昕中醫師以下推薦一道健脾祛濕茶飲,以及搭配外用藥洗方來緩解香港腳:

草本外用藥洗方

藥材:苦參、地膚子、蛇床子、土茯苓各30g,黃柏、蒼朮、藿香、蒲公英、金銀花20g。

做法:將所有藥材放入2000cc水,以小火煎20分鐘後去渣取汁,放溫熱後浸泡患足約20~30分鐘,每日1次,搭配內服藥物治療,即可加速治癒恢復。

健脾祛濕薏苡仁荷葉湯

藥材:大薏仁40g、荷葉2片。

作法:放入2000cc水以小火煎30分鐘煮成薏苡仁水,放入荷葉2片悶約15分鐘,放涼即可飲用,薏苡仁具利水消腫、健脾祛濕效果,作為日常保健可以幫助體內濕氣排除。

4要訣遠離香港腳威脅

賴睿昕中醫師表示,濕熱體質是造成香港腳源頭因素之一,因此,日常生活需注意以下4要訣,才能遠離香港腳的威脅:

1.飲食避免辛辣:

飲食方面要避免烤炸、辣、酒、花生等加重濕熱證的飲食。

2.注意清潔衛生:

洗澡時將雙腳清洗好,洗澡後要及時擦乾足部、趾縫等部位。至游泳池、三溫暖、溫泉等公共場所可以自備拖鞋,並且定期沖洗拖鞋,避免感染機會。


香港腳與灰指甲如「難兄難弟」!賴睿昕中醫師:夏天防「黴」,4要訣遠離香港腳

洗澡時將雙腳清洗好,洗澡後要及時擦乾足部、趾縫等部位。

3.保持足部乾燥:

在潮濕悶熱的日子,保持足部乾燥及清潔很重要,日間穿上純棉吸汗的襪子,鞋子要通風透氣,保持鞋內乾燥。

4.避免交叉污染:

盡可能避免與別人共用拖鞋,一旦患有香港腳,應避免自己襪子跟其他衣物同時洗,避免交叉感染。


香港腳與灰指甲如「難兄難弟」!賴睿昕中醫師:夏天防「黴」,4要訣遠離香港腳

盡可能避免與別人共用拖鞋,一旦患有香港腳,應避免自己襪子跟其他衣物同時洗,避免交叉感染。

賴睿昕中醫師提醒,香港腳與灰指甲都是皮癬菌造成的感染性疾病,香港腳有時會合併灰指甲,因為當腳部感染香港腳後,搔抓患部就可能會將黴菌傳染到手上,形成「香港手」,造成手部黴菌感染,正所謂「病從手入」,灰指甲與香港腳可說是「難兄難弟」。 因此,夏天防「黴」第一,維持以上良好日常生活習慣,就能在夏天常保安康。

手刀快來點!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香港腳怎麼消除?茶葉粗鹽泡腳有效?沈瑞隆醫師:4招保養秘訣避免發作



香港腳是濕氣大惹禍,5招防中鏢!吳宛容中醫師:喝薏仁湯去濕+外洗方止癢



一次看懂5類灰指甲、3大併發症!慎防甲溝炎、蜂窩性組織炎,鞋子襪子聰明殺菌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67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