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2°
( 35° / 26° )
氣象
2025-08-23 | 華人健康網

蝸牛敷臉水嫩、綁耳朵消腫、繃帶小V臉?醫師破解7大保養迷思,這樣做防「饅化臉」

追求變美的方式愈來愈多元,有不少人選擇醫美來提升外在形象。但是,卻存在不少迷思與風險行為,像是使用活體「蝸牛敷臉」水嫩、「綁耳朵」消腫、「小臉繃帶」小V臉等,皮膚科醫師胡倩婷一次揭曉常見7大保養迷思,並且提醒,勿使用錯誤方式或操作不當而爛臉,甚至出現「饅化臉」。


蝸牛敷臉水嫩、綁耳朵消腫、繃帶小V臉?醫師破解7大保養迷思,這樣做防「饅化臉」

隨著全球對外貌管理與肌膚健康的重視日益提高,醫學美容產業已成為高成長潛力市場之一。台灣醫美市場每年規模則突破新台幣650億元,近年更以接近12%的年增率快速擴張,成為亞太區重鎮。然而,台灣醫美產業如此蓬勃,卻還是有不少人誤信網路偏方,美容不成反毀臉。

胡倩婷醫師指出,玻尿酸、膠原蛋白增生、雷射光療、肉毒桿菌素,以及電波與音波拉提,這五項療程因能夠快速提升氣色與改善膚質,近來尤為熱門。「玻尿酸」常被用於修飾淚溝、鼻型與法令紋;「膠原蛋白增生」則針對頸紋及額頭修飾輪廓;「雷射光療」則在白皙、斑點與毛孔調理方面深受青睞;「肉毒桿菌素」常見應用於動態皺紋放鬆、小V臉與瘦小腿,而「電波與音波拉提」則成為追求全臉緊緻上提的選擇。然而,「彈性」卻往往缺乏,不如人意。

常見7大保養迷思

尤其,需要注意坊間流傳不少錯誤保養方法,恐導致肌膚健康受損。胡倩婷醫師表示,許多保養方式雖看似溫和,實際上操作不當,可能帶來風險。以下是常見7大保養迷思:

1.活體「蝸牛敷臉」

雖被宣稱可透過蝸牛黏液吸收富含膠原蛋白、尿囊素等增加肌膚彈潤成分,但蝸牛體表可能攜帶寄生蟲或致病菌,使用後易引發皮膚炎與過敏。

2.「綁耳朵」消腫法

部分藝人採用此方法,但長時間使用會影響血液循環,導致紅腫或皮膚損傷,臉部緊緻感僅是暫時錯覺。

3.「小黃瓜敷臉」補水

常見「小黃瓜敷臉」僅能短暫補水,過久反會讓肌膚更乾燥。

4.「小臉繃帶」拉提

雖能在短時間營造視覺拉提效果,但長期可能造成皮膚過敏、色素沉澱甚至加速皺紋生成。

5.「滾輪按摩」小V臉

雖也能達到短暫瘦臉的視覺效果,但臉部骨骼與脂肪層無法透過滾動而改變,使用過當可能讓肌膚變得更鬆弛甚至變黑、增長皺紋。

6.「拍打刮痧」瘦臉

若操作過度,可能破壞微血管結構同時加速肌膚鬆弛。

7.「口服膠原蛋白」Q彈

過量攝取恐引起肥胖,其他添加物可能引發身體過敏反應。

胡倩婷醫師提醒,任何保養行為應建立在安全與科學依據上,避免以訛傳訛的方法傷害肌膚。


蝸牛敷臉水嫩、綁耳朵消腫、繃帶小V臉?醫師破解7大保養迷思,這樣做防「饅化臉」

胡倩婷醫師提醒,任何保養行為應建立在安全與科學依據上,避免以訛傳訛的方法傷害肌膚。

想要打造水嫩Q彈,又不想鬆弛、下垂找上門,該怎麼做?皮膚科廖怡華醫師表示,提供肌膚「支撐」的膠原蛋白決定肌膚的飽滿度與緊實感,以及為肌膚提供「Q彈」的彈力蛋白,會隨著年齡增長,自體生產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的速度減緩,趕不上流失的速度,因此肌膚會逐漸失去彈性進而鬆弛下垂。因此,理想的方式是從根本改善,活化膠原蛋白與彈力蛋白的生成,建立穩固又有彈性的支撐結構。

然而,在再生醫學引領下,目前有採取雙重玻尿酸複合技術,取高、低分子玻尿酸結合增生的彈力蛋白與膠原蛋白,「針」對肌膚常見困擾,打開自我修復的開關,重拾Q彈水嫩。每天都會敷面膜並厚擦保濕乳,再配合按摩,且時常投公益活動的曾馨瑩也分享自己的保養原則是堅持安全有效的方式,她認為保養沒有捷徑,最重要的是持續。簡單又快速如同幫肌膚補充營養的「針」方式,是不錯的選擇。她也希望結合公益單位,將這份能幫助他人重建自信,「逆轉」的力量傳遞給更多人。


蝸牛敷臉水嫩、綁耳朵消腫、繃帶小V臉?醫師破解7大保養迷思,這樣做防「饅化臉」

曾馨瑩也希望結合公益單位,將這份能幫助他人重建自信,「逆轉」的力量傳遞給更多人。

最後提醒,愛美不能聽信偏方與迷信,錯誤使用一些有風險的方法與用品,尤其是來源不明、未經認證的用品,可能傷害肌膚而不自知。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維生素D缺乏恐誘發「非典型憂鬱」!尤冠棠醫師:4大類族群應補充維生素D3



皮膚敏感又乾燥!要補水還是鎖水?宋奉宜醫師:皮膚乾燥3大元凶,中了幾個?



堅果攝取要適量,物以「硒」為貴!簡鈺樺營養師:礦物質硒3大好處,聰明吃出健康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68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