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受傷無法縫補,該如何治療?醫:移植手術新選擇,助恢復關節功能
半月板是膝關節的重要「避震器」,能分散壓力並維持穩定,避免軟骨磨損。一旦受傷,患者可能出現行走不適、蹲跪困難,嚴重甚至導致骨刺生成。針對半月板損傷已無法縫補的患者,建議進行移植,有助恢復關節功能。
半月板移植手術在台灣臨床案例仍屬少見,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暨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陳彥志醫師近期為1名36歲熱愛運動的徐姓男子完成手術。徐先生早年因十字韌帶受傷曾赴美手術,但近年膝蓋反覆扭傷,下車時甚至痛到無法行走。經核磁共振與關節鏡檢查發現,半月板已不足一般人的一半,幾乎無法縫補,陳彥志醫師建議進行移植,恢復關節功能並降低退化風險。
陳彥志醫師表示,半月板常見損傷分為創傷性破裂與退化性破裂,前者多因激烈運動或車禍造成,後者則常見於中高齡族群。肥胖或曾做過膝蓋手術的人也屬高風險族群。若破裂範圍過大,已無法縫補時,就可以考慮移植半月板。
以徐先生為例,在確認適合進行半月板移植後,醫療團隊就開始進行配對,僅一個月便順利取得合適半月板並安排手術。此類移植相較於一般半月板修補,縫合範圍更大、手術時間更長,對醫師的技術與經驗要求也更高。為確保療效,術後仍需嚴密觀察。由於費用高昂、技術仍屬新穎,因此在國內案例僅有數例。
陳彥志醫師進一步說明,半月板移植手術並非每位膝關節患者都合適。一般來說,最適合的族群為40歲以下、活動力高、且沒有明顯關節炎或軟骨嚴重磨損的患者。此外,膝蓋周邊韌帶需保持穩定,並無嚴重的O型腿或X型腿等下肢排列異常。若條件不符,即使勉強移植,術後復原效果也相當有限。對於無法進行移植手術的患者,醫師會依個別狀況建議其他治療方式,確保手術效益。
術後徐先生(左)與陳彥志醫師合影。(圖片提供/光田綜合醫院)

術後徐先生(左)與陳彥志醫師合影。(圖片提供/光田綜合醫院)
經過七個月的復健,徐先生如今已能慢跑、跳繩並進行下肢訓練。他也在社群平台分享康復歷程,甚至吸引一名同樣有半月板受損的香港患者計畫來台諮詢。陳彥志醫師也提醒,曾有十字韌帶受傷史的民眾,更要留意半月板的磨損情況。若膝蓋經常出現腫脹、卡卡、軟腳或疼痛遲遲不癒,應盡早就醫檢查,若有手術需求,務必尋求具經驗的運動醫學專科醫師評估。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腰痛揪凶手,恐隱藏在薦髂關節!林杏青醫師:薦髂關節自我保養3動作
維生素D缺乏恐誘發「非典型憂鬱」!尤冠棠醫師:4大類族群應補充維生素D3
168斷食減肥瘦成好像看到骨架?劉伯恩醫師:常見5大副作用別輕忽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68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
-
溫度計插體內斷裂!女時隔22年才取出 醫生見「這幕」捏把冷汗
(4 小時前) -
拉警報 腸病毒疫情「延長賽」家長注意警訊症狀
(4 小時前) -
開學季兒童群聚 腸病毒疫情「延長賽」家長須提高警覺
(4 小時前) -
15歲少年莫名咳嗽「檢查出肺癌」 醫示警5危險因素:年輕人更明顯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