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31° / 27° )
氣象
2025-09-11 | 華人健康網

老盟台灣超高齡元年NPO高峰會登場!7大關鍵政策建言:反老歧視居冠

隨著台灣將於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老盟)於9月9日至10日舉辦「2025台灣超高齡元年NPO高峰會」,號召全台超過60位NPO領袖齊聚一堂,共同呼應聯合國「健康老化十年」行動計畫,凝聚共識並提出7大主張,其中首要訴求為「反老歧視,立法保障!」並獲得立法院各黨團共同想影。老盟直言:人口高齡化不可怕,怕的是社會與政策落後。


老盟台灣超高齡元年NPO高峰會登場!7大關鍵政策建言:反老歧視居冠

7大關鍵政策建言:

一、國家應有綜合性承諾 健全法律與政策框架

●政府應成立行政院等級超高齡辦公室,提高位階整體規劃高齡政策。

●政府舉辦超高齡國是論壇,聽取民間及各界意見,進行跨部會前瞻性思考。

●應以平等觀點建立高齡權益保障法。

●應以發展觀點為主、照顧支持為輔的多年期高齡整合性國家級計畫。

●定期跟全民公告高齡相關計畫(高齡健康/高齡醫療/長期照顧/高齡福利等)成效資訊數據並提出修正策略。

二、賦能高齡者 重新想像老化

●全面檢修各類法案並立法禁止年齡歧視與廢除年齡限制/建立反歧視專法與救濟管道。取消就業、教育等領域的年齡上限規範。

●跨部門協作建立反歧視框架:整合勞動、教育、衛福、交通等部門,建立「反年齡歧視框架」。

●提升自我價值與實現:尊重長者文化價值與貢獻,推動技能競賽活動,讓長者成為導師;鼓勵高齡者參與老幼共學,透過生命故事展現價值,減少高齡者的自我歧視。

●幫助高齡者規劃自己人生,強化健康自主與終身學習規劃。

●消除媒體偏見與文化改造:媒體應評比榮耀友善、鼓勵多元創意報導,融入課綱與社群故事。制定媒體守則,規範新聞與廣告避免將老化僅描繪為「退化、負擔」。推動國家級宣傳運動,翻轉社會對老化的負面想像。(重陽節政府辦理敬老活動應以活力創意高齡者正向形象為主)

三、促進高齡者社會參與及經濟賦權

●保障高齡就業權益與提升參與度:廢除或修改就業領域的年齡上限規範。鼓勵經濟產業延緩老化。增加再就業機會。儘速推動《高齡就業保險》增加雇主聘僱誘因。

●高齡志工保險:取消年齡上限,改採風險與能力評等,簡化投保與理賠流程。

●推動技能再培訓與職務再設計:補助高齡者數位學習與再就業技能,推動高齡人力職務再設計,例如鼓勵退休人員投入社區活動或相關福利參與事項,如親子館照護工作。

●建立再就業網絡與職場體驗:創辦高齡者職場體驗營隊,增進對真實職場的認識與理解。活化產業,建立「銀創社群」與再就業網絡。與ESG結合,聘用高齡者適用的永續企業。

●重視健康高齡化之性別落差,提升高齡者性別平權。

●促進跨世代共創與資源配置轉型:推動大學與社區的「混齡課程」、USR計畫,建立世代共學平台,開放公共舞台,讓高齡者參與。鼓勵高齡與青年共創,將高齡者視為投資者與生產者,而非單純的福利接受者。

四、打造高齡友善環境 保障長者健康人權

物理環境

●支持高齡住宅與友善社區: 減免高齡同住稅賦,推動高齡包租代管。倡導社區友善居住,推動社區高齡金窩獎項。政府應支持民間建設老人住宅,整合長照與社區力量,建立友善社區。社會住宅可開放給高齡者加權優先補助。

●公共設施通用設計與驗收: 建議公共設施融入全齡通用設計概念,並落實使用者角度的驗收制度。

●居家安全檢視與輔具推廣: 協助獨居長者進行居家安全檢視及改善,可運用民間企業、基金會、慈善團體、志工及國軍等資源。推廣預防性輔具,包含床邊扶手、床邊馬桶、止滑設施、遠端智慧移控及感應燈。

●提供需求反應式交通服務,保障長者自由移動權: 提供社區巴士,依高齡者需求安排接送服務(DRT)。

●高齡駕駛: 改以功能性檢測替代單純年齡限制,開發適合高齡運具並提供交通轉乘補貼。

●高齡旅遊與用餐: 建立高齡友善評級,導覽資訊提供大字版與語音版。

社會環境

●提升財務自主與安全:建構雙軌並行機制,包括高齡者專區(第三方驗證)及培養高齡者金融基本理解與行為技能(存款、提款、轉帳、行動支付)。積極策略防堵高齡者財務剝削及高齡婦女貧窮議題,提供理財學習/信託管理。

●推廣世代共融與共生社區:推廣世代共融活動,降低代間隔閡。共生社區可結合在地文化及多元文化,原住民在地知識或資源,形成友善高齡特色社區。

●強化社會參與與移動權:建立媒合平台,鼓勵長輩發揮自我才能。提升機構或據點管理主事者對人基本價值的重視,並強化移動權。

●活化社區關懷據點,建立獨居長輩長期陪伴關懷志工機制:需政府支持與投入資源,建立跨專業團隊,陪伴高齡者就醫或用藥。

五、縮小數位落差 防詐又防暴

●減少科技認知落差:減少高齡者在科技方面的認知落差。

●高齡者數位學習與技能再培訓:補助高齡者數位學習與再就業技能。提供分層課程設計(尤其針對初學者),依生活需求設計。

●友善網頁設計與雙軌通道:研發階段納入不同高齡者的需求,例如文字採高對比、大字版、白話說明;提供真人客服與代辦機制;推動數位與實體並行雙軌通道,避免高齡者被排除。

●防詐騙與防暴意識教育:納入防詐騙與防暴意識及教育。

六、提供以長者為中心的整合醫療與照護

●建立以人為中心的高齡者醫療照顧整合模式,建立資源共享平台與跨專業協作:超過75歲高風險群,政府應主動納入全人個管服務體系,建構資源共享平台,串聯醫療與長照的個案資料,深化社區據點ICOPE評估後的轉介(尤其視力與聽力障礙者),應加強社會處方箋/適性運動結合與運用措施,加強經營者觀念並考量適度補助專業人員介入,促進醫療與長照資源整合。推動跨專業的出院準備服務,銜接與完整的醫療及服務。

●提升高齡者健康自主管理意識:將健康自主管理(自身健康、口腔衛生、咀嚼吞嚥、營養與質地飲食、用藥、安全行動、認知、人際關係、社會連結、福利或預立醫療、死亡安排等)納入社區據點或高齡者相關據點或教育體系為長者必修課程,加強長輩主動自我照護的責任,以減少人力負擔、補足服務缺口,除運動外提供更多元課程,落實行為改變於日常生活。

●強化照服員人力與職業發展:鼓勵年輕、中壯年家庭照顧者投入照服員工作,其照顧經驗應給予年資及照顧能力認證,鼓勵輔具使用並提供職業傷害防護。

●高齡整合照顧系統強化復能與自立,降低無效醫療與長期照顧的需求。

七、建立社區安全獨居支持網絡系統

●預防孤獨強化高齡者社區生活安全性:科技智慧工具導入,全民獨居安排教育。

●加強各級政府針對氣候變遷下因應的高齡對應服務,以提高高齡者適應韌力。

●社區在地醫療/長照/據點服務整合運用協處獨居高齡者:社區照護據點資源應整合,據點經費補助應依品質、服務人數進行分級。推動偏鄉在宅醫療。社會處方箋的運用。

●協助各社區建立時間銀行互助陪伴體系:協助各級政府結合在地公私協力資源網絡,建立社區互助,在地陪伴與預警系統。(如孤獨處方箋與社區共生概念)


老盟台灣超高齡元年NPO高峰會登場!7大關鍵政策建言:反老歧視居冠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老盟)於9月9日至10日舉辦「2025台灣超高齡元年NPO高峰會」,號召全台超過60位NPO領袖齊聚一堂,共同呼應聯合國「健康老化十年」行動計畫,凝聚共識並提出7大主張。(圖片提供/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老盟))

國際警鐘!台灣別落隊

9日的高峰會討論以聯合國健康老化十年策略為主,這項策略由世界衛生組織(WHO)主導,強調透過政策、環境與社會改造,確保所有人都能健康老化。並邀請英國國王基金會(The King’s Fund)理事會理事、世衛組織歐洲區署健康老化資深顧問Yvonne Doyle,分享國際行動進展與經驗。

Yvonne Doyle直言:「人口高齡化不是負擔,而是重構社會的契機。」她指出,若不及早建立永續的醫療與社會支持體系,將錯失將長壽轉化為「健康紅利」的關鍵時機。健康餘命(healthy life expectancy)比單純壽命更重要,因為沒有品質的延壽只是社會債務。她也提醒台灣必須正視年齡歧視、醫療可近性與世代共融,並呼籲政府和公民社會攜手,「重新構想老齡化,就是重新構想社會。」

隨後,由健康永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前國健署署長邱淑媞接續剖析台灣現況與制度落差。邱淑媞指出,台灣雖曾領先全球推動「高齡友善城市」與「高齡友善醫院」,卻在制度改革上停滯過久。健保體系財務吃緊、長照政策仍以「補丁」應急,ICOPE(整合式長者照護套組)更是淪為形式教育,未能真正落地。邱並提出,應以「一人一套評估、一套計畫、一套紀錄」落實整合照護,並將健康老化納入跨部會治理,否則「高齡社會」只會等同「長照社會」。

同場座談會則聚焦「台灣如何接軌國際」,邀請立法委員王正旭、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健康永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邱淑媞、台灣社會發展研究學會理事長黃松林,以及老盟秘書長張淑卿共同對話,提出跨部會政策建言。

共創銀耀未來

老盟強調,台灣正面臨人口快速高齡化的挑戰,但同時也迎來「健康紅利」與「銀色經濟」的契機。透過此次NPO高峰會,期待匯聚專家智慧與民間力量,實踐聯合國「健康老化十年」的願景「讓每個人都能活得長壽、健康且有尊嚴」。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小兒腸胃炎最擔心嚴重腹瀉脫水!陳欣如中醫師:5要訣腸胃炎日常調理



塑化劑對女性健康影響有多大?趙順榮藥師:增加癌症風險等5大影響



腰痛揪凶手,恐隱藏在薦髂關節!林杏青醫師:薦髂關節自我保養3動作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69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