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以為「失智」,竟是隱球菌腦膜炎作祟!6大高風險族群要提高警覺
隱球菌症是由隱球菌所引起的一種亞急性或慢性酵母菌型真菌感染。隱球菌最常侵犯中樞神經系統,造成腦膜炎,其次是發生在肺、皮膚黏膜,其次是發生在肺、皮膚黏膜、骨、前列腺、泌尿道、眼睛或其他器官。
88歲退休教師林先生原本頭腦清晰,今年1月起開始間歇性發燒、劇烈咳嗽,症狀持續2個月,然後病情急轉直下,短短3周從完全能自理生活突然退化到臥床,出現認知功能變差、失禁、反應遲鈍等症狀,家人以為是失智,帶他到臺中榮總就醫。
醫師檢查發現並非失智或中風,而是隱球菌性腦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給予抗黴菌藥物治療後病況改善,但因為年紀大,陸續出現腎功能不全、偽膜性腸炎、菌血症、血球過低等病況。醫療團隊像闖關打怪一樣,把他從鬼門關搶救回來。住院2個月後病況穩定出院,現在門診追蹤,可以說話、走路,也認得家人了。
臺中榮總內科部感染科陳永峻醫師說,隱球菌常出現在鳥類糞便和土壤中,常接觸鴿子、野鳥、流浪貓、潮濕土壤的人,可能吸入孢子潛伏體內,免疫力差時就會發病。隱球菌最愛攻擊腦部和肺部,其中腦膜炎最嚴重,全球10週內死亡率高達24%到47%。
隱球菌性腦膜炎早期症狀不明顯,像頭痛、發燒、噁心、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或輕微意識改變等,很容易跟感冒、中風或失智搞混。如果沒有及早發現治療,可能造成永久性神經損傷甚至死亡。臺中榮總利用腦膜炎/腦炎病原體多標的核酸檢測(FilmArry Meningitis/Encephalitis Panel)以及隱球菌抗原檢測(Cryptococcus antigen test) 搭配傳統培養方式增加診斷準確率。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2年把隱球菌列為優先關注的真菌病原體。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2002到2015年共有6647例新發隱球菌感染,發生率從每十萬人1.48例上升到2.76例。基於臺中榮總電子病歷資料庫,利用診斷碼初步統計過去10年間,隱球菌性腦膜炎共147例,年齡中位數60歲,整體死亡率近3成。
高風險族群包括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或類固醇的人、癌症病人及高齡慢性病患者。就算治療成功,仍有10%到70%的患者可能有後遺症,要特別小心。
臺中榮總感染科醫師陳永峻指出,透過通盤檢查判讀,確認病人非失智而是感染隱球菌腦膜炎。(圖片提供/臺中榮總醫院)
陳永峻醫師提醒,免疫功能較差的人要避免接觸高風險環境,出現持續頭痛、發燒、視力模糊、走路不穩、日夜顛倒、記憶力變差或意識改變等神經症狀時,要提高警覺趕快就醫。早發現、早治療是降低死亡率和後遺症的關鍵。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酒糟性皮膚炎中醫也有解!吳宛容中醫師:美顏針灸4大穴位、5招預防發作
寶寶D3滴劑管出包!維生素D補對了?趙順榮藥師:5大要訣選購維生素D保健品
蔡依林自曝:每天PM 9:30入睡,美出新高度!高敏敏營養師,補充4大類食物,幫助睡眠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700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
-
蕾菈勇敢進化!公開隆乳「繆思女神波」找回最完美的自己
(46 分鐘前) -
尺寸焦慮惹禍?醫揭陰莖增大手術風險 不是「變大」就更好併發症變多
(48 分鐘前) -
生活失衡恐增失智風險 善用照護資源減輕家庭壓力
(52 分鐘前) -
癌症治療新選擇! 「SBRT結合免疫療法」全方位照護助癌友重拾生活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