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8° / 28° )
氣象
2025-09-23 | 華人健康網

腦中風、腦外傷常見肌肉痙攣!「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治療肌肉痙攣,成國際主流

肌肉痙攣常見於腦中風、腦外傷、腦性麻痺或脊髓損傷患者,不僅讓復健進展受阻,也使日常生活與照護變得困難。如今隨著醫療進步,臨床已經有「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針對很多神經疾患合併嚴重肌肉痙攣進行治療,而這項療法也適用於腦性麻痺、腦中風、頭部外傷、脊髓損傷等各種神經疾患。


腦中風、腦外傷常見肌肉痙攣!「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治療肌肉痙攣,成國際主流

台灣復健醫學會日前於彰基醫學中心蘭大衛國際會議廳,舉辦114年度期中學術研討會,即以「痙攣治療面面觀」為主題,邀集全台各大專科權威共同探討。此次會議由台灣復健醫學會、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台灣兒童復健醫學會及彰基復健醫學部共同主辦,焦點涵蓋藥物、手術到新興儀器治療,展現跨專科的最新進展,促進臨床醫療與產業的對話合作。

台灣復健醫學會蔡文鐘理事長指出,本次研討會以「肌肉痙攣的治療」為核心主題,探討腦中風、腦外傷及脊椎損傷患者常見的痙攣問題。透過肉毒桿菌素注射、體外震波治療以及經顱磁刺激等治療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狀況,幫助他們重返家庭與社會,提升生活品質。

彰基劉森永醫療長表示,彰基自1896年由英國宣教師蘭大衛醫師創院,由美籍易德和姑娘(Hilda E. Ilten)在1965年成立物理治療部;1985年成立復健科,1992年更通過衛生署評定為復健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奠定了專業基礎。近年來,復健醫學部更持續擴展,包含兒童復健、心肺復健等次專科,展現全面、專業且具前瞻性的照護模式。

專家齊聚分享治療最新趨勢

此次研討會邀請多位專家分享痙攣治療經驗,包括:

•肉毒桿菌素治療:黃婉綺醫師(彰基復健醫學部)

•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ITB):楊翠芬副教授(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

•選擇性背根神經切除術(SDR):林子欽醫師(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外科)

•震波治療:梁蕙雯教授(台大醫院復健部)

•經顱磁刺激(rTMS):陳靖倫副主任(林口長庚醫院復健部)

•超磁場治療(SIS):林傳朝院長(中山醫大附設醫院中興分院)


腦中風、腦外傷常見肌肉痙攣!「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治療肌肉痙攣,成國際主流

會場有新興儀器治療體驗,促進臨床醫療與產業的對話合作。(圖片提供/彰基醫學中心)

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楊翠芬副教授指出,「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是針對很多神經疾患合併嚴重肌肉痙攣的一個重要的治療方式,這項療法適用於腦性麻痺、腦中風、頭部外傷、脊髓損傷等各種神經疾患,治療方法是將小型幫浦裝置植入病人腹部,長期慢慢的給藥,基本上病人僅需3到6個月回來補充藥物即可,這項治療已經是目前國際治療肌肉痙攣的一個主流。

改善張力過高,提升生活品質

彰基復健醫學部廖淑芬部長表示,很榮幸承辦復健醫學會期中學術研討會,也趁這個機會讓大家認識在南投、彰化、雲林唯一的醫學中心彰化基督教醫院。此次「痙攣治療面面觀」研討會主題,要讓大家知道,除了最基本的復健治療、副木及輔具外,還有其他介入性治療及一些新儀器可以幫助改善病人痙攣的部份。

痙攣治療是復健醫學臨床的重要課題,涵蓋腦中風、腦外傷、腦性麻痺及脊髓損傷等,病患常會因張力過高,影響復健成效,造成日常照護困難,這攸關患者與家屬的日常生活。如果可以有效改善痙攣(高張力情況),可以提高復健成效,並且可改善患者與家屬的生活品質。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坐馬桶容易感染HPV?摸起來有硬塊就是HPV?醫師破解常見5大迷思



酒糟性皮膚炎中醫也有解!吳宛容中醫師:美顏針灸4大穴位、5招預防發作



168斷食減肥瘦成好像看到骨架?劉伯恩醫師:常見5大副作用別輕忽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70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