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家長失業低薪難脫貧,陷3大工作難關!「甘苦職人體驗」讓改變從認識開始
依據家扶基金會《無政府福利身分之扶助家庭生活狀況調查》,工作型態為非典型就業與未就業者佔了六成,其中不但五成九是家中唯一經濟來源,更有近七成每月家戶工作收入不到3萬元,多數就業曾遭遇「家庭照顧」、「技能不足」與「疾病困擾」3大難關,低薪與失業危機浮現,「就業」不再是脫貧保障。
病幼照護一肩挑,非典型就業彈性工時成首選
「家庭照顧」往往是弱勢家長就業最大挑戰!家扶調查顯示,以非典型就業與未就業者來看,53.9%的家人有重大傷病、慢性疾病須定期回診或身心障礙等。而育有學齡前幼兒的家長中,有44.9%因為沒有家人協助而需自己照顧孩子。此外,近一年曾因照顧家人而影響工作,非典型就業者近八成、未就業者近五成。顯見在缺乏親友或托育支援的情況下,為了兼顧子女及生病家人的照顧責任,選擇工時彈性高的工作,如臨時工、兼職或派遣等成為就業解方,但也因此陷入低薪或收入不穩定的窘境。
兩年前丈夫離世與債務危機併發,當時端睿為了同時照顧當時僅9歲、7歲和5歲的女兒們,她沒有時間悲傷,先找了份外送員工作,並利用零碎時間努力學習,同時備考清潔隊、居服員證照,以提升競爭力尋找穩定工作機會,今年初終於有了好消息。
疾病纏身、技能不足,為一家生計求職路艱辛
面對數位時代且變化快速的職場,競爭力極為重要,但「疾病困擾」與「技能不足」明顯影響弱勢家長就業兢爭力!調查發現,非典型就業與未就業者中,四成五僅接受過初等教育,自身患病者亦近五成。近一年中,未就業者有33.9%因年紀大而無法工作,28.4%曾因技能不足影響工作機會,技能不足對非典型業者影響更甚,高達77.3%。慧縈在雙膝術後,復健長達一年,才勉強可以自行走路,卻因原本在租屋處經營的麵攤不續租而被迫停業,已年邁又沒有其他專長,很難找到工作。祖孫三人依靠補助以及親友物資接濟!想著正在發育的孫子,昊昊更是國小籃球校隊,為了補充他們的營養,慧縈曾經養了雞來生蛋,或拜託朋友蒐集資源回收物,讓她整理賺外快。
事實上,弱勢家長的壓力與焦慮,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不得不在家長工作期間,補位完成家務、照顧生病家人、看顧年幼弟妹與指導課業。弱勢兒少過早承擔家庭責任,壓縮了學習時間亦萌生儘早就業改善家境的期望。婕瑜的丈夫術後併發中風,導致右半邊身體癱瘓、無法說話,她必須隨侍在側處理抽痰、灌食、復健與回診等事宜,難以外出工作。雖然三名子女貼心分擔照護,大女兒與兒子更是選擇就讀醫護相關科系,靠販售自製泡菜與補助難以支撐一家五口生計,生活壓力讓她快喘不過氣。
甘苦職人體驗,改變從認識開始
家扶基金會周大堯執行長表示:「曾有弱勢家長被貼上『不夠努力』的標籤。唯有走進他們的生活,才會發現不是不願意,而是缺乏支援。無法穩定工作的家長,奔波於多份兼職,不停在困境中打轉。家扶期盼攜手大家力量為弱勢家長賦能,同時藉由教育、能力建構,為下一代鋪路,讓孩子不重蹈貧窮覆轍!」
愛心大使海裕芬(右1)呼籲社會大眾給予弱勢家庭支援,無論是精神上的陪伴,還是物質上的援助,都能為他們的生活創造喘息機會。(圖片提供/家扶基金會)
響應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家扶基金會10月辦理「甘苦職人體驗」,推出線上小遊戲並串聯會台六地家扶中心,以弱勢家庭常見職業設計體驗情境,如組裝達人、竹林職人、抓龍(眼)高手等,讓大小朋友深入認識弱勢家長工作樣態,以及高工時、低收入的工作困境。改變從認識開始、助貧從小事著手,家扶「無窮世代計畫」,邀請社會大眾支持推動生活照顧、急難救助、教育補助與能力建構方案,幫助弱勢家庭與兒少看見改變的未來!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顏面神經麻痺治療有黃金期!周大翔中醫師:身心飲食3點調整,助快速復原
腰痛揪凶手,恐隱藏在薦髂關節!林杏青醫師:薦髂關節自我保養3動作
皮膚敏感又乾燥!要補水還是鎖水?宋奉宜醫師:皮膚乾燥3大元凶,中了幾個?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70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
彰化榮家465人接種流感疫苗 提前防堵秋冬疫情
(3 小時前) -
桃市宣導「左流右新」疫苗施打 張善政:雙重防護健康再升級
(4 小時前) -
國民保健署文章「宣傳表親婚優點」急下架 英衛生大臣震怒:要道歉
(5 小時前) -
嘉義長庚中秋音樂會 千歲樂手奏響不老樂章
(5 小時前) -
有家族史!64歲男健身後突心臟病釀車禍 倒在診所旁奇蹟獲救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