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人工智慧輔助細菌抗藥性預測研究,榮獲美感染症學會IDSA Abstract首獎
IDWeek是全球感染症醫學的頂尖學術平台,每年匯聚逾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感染科醫師、兒童感染專家、流行病學家及愛滋病研究學者,是跨領域參與人數最多的國際醫學盛會。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李建璋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以AI人工智慧應用於細菌抗藥性即時預測的創新研究,從超過3,000篇投稿中脫穎而出,榮獲美國感染症學會(IDSA)Abstract Award首獎,並為「Committee Choice Abstract Award」四篇最佳論文之首,成為今年會議中最受矚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AI助攻抗藥性預測,大幅縮短關鍵治療時間
敗血症是臨床常見且危及生命的急重症,傳統的細菌藥敏試驗往往需72至96小時才能獲得結果,醫師在此之前多半只能憑經驗選擇抗生素。然而,隨著社區型抗藥菌株普遍化,研究團隊回溯分析發現,約有三成病患初始治療未涵蓋實際致病菌,導致延誤黃金治療時機,甚至增加死亡風險。
針對此臨床痛點,團隊提出創新解方。臺灣各大醫療院所目前普遍使用質譜儀(MALDI-TOF MS)進行細菌鑑定,該技術能在數分鐘內完成菌種辨識,但傳統分析無法區分抗藥與敏感菌株。臺大醫院李建璋教授團隊蒐集超過40萬筆臨床細菌質譜數據,運用深度神經網路結合大型語言模型(LLM)進行模式辨識,成功建立抗藥性預測模型。
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李建璋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以AI人工智慧應用於細菌抗藥性即時預測的創新研究,從超過3,000篇投稿中脫穎而出,榮獲美國感染症學會(IDSA)Abstract Award首獎。(圖片提供/臺大醫院)
該模型能在菌種鑑定同時即預測超過80%的常見抗藥機制,並同步提供精準的抗生素選擇、劑量與劑型建議,使臨床醫師能在第一時間啟動目標性治療,大幅縮短治療決策時程,開創急重症診療新局。
IDWeek大會宣布臺大醫院獲得首獎。(圖片提供/臺大醫院)
跨院協作與AI創新,臺大團隊展現研究能量
本研究由臺大醫院李建璋教授主導,集結多方專業力量。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檢驗科謝月貞主任提供寶貴檢驗室資料與實務建議,雲林分院急診科王志宏主任協助數據整理與成果撰寫,研究助理曹書瑜負責深度神經網路與大語言模型開發,臺大醫學系學生潘祐君撰寫摘要並獲大會補助赴美發表。儘管李教授近年借調至衛生福利部資訊處擔任處長,領導全國智慧醫療政策,研究時間有限,他仍利用假日與深夜持續指導與分析,最終以「有限時間的無限投入」,在國際舞台上為臺灣醫學研究奪下最高榮譽。
臺灣智慧醫療走向國際!臺大醫院人工智慧輔助細菌抗藥性預測研究,榮獲美感染症學會IDSA Abstract首獎。(圖僅為示意)
持續推動智慧醫療,打造臺灣AI醫療新典範
此項研究成果獲得臺灣大學張上淳副校長、臺大醫院余忠仁院長、雲林分院馬惠明院長以及新竹臺大分院盛望徽副院長的全力支持,並納入防疫研究計畫架構中推動。李建璋教授表示:「這個獎項不僅屬於我們的團隊,更代表臺灣智慧醫療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未來我們將持續整合臨床資料與AI演算法,讓臺灣醫療在全球AI輔助診斷領域上展現獨特風景線。」此次榮獲IDWeek 2025 IDSA Abstract Award首獎,不僅肯定臺大醫院在臨床與研究的卓越表現,更象徵臺灣智慧醫療走向國際的關鍵里程碑。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冬天手腳冰冷未必是末梢循環問題!賴睿昕中醫師:紅斑性狼瘡保養5要訣
不只有瘦瘦針,還有「瘦瘦菜」!高敏敏營養師:地瓜葉4大營養好處
腰痛揪凶手,恐隱藏在薦髂關節!林杏青醫師:薦髂關節自我保養3動作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88/972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
-
吸菸不只傷肺!專家:糖尿病風險暴增4成 這樣做才能救血糖
(54 分鐘前) -
家庭聚會總有人愛指指點點?豪門之女曝真相:那是他們痛苦的投射
(54 分鐘前) -
兩歲男童高燒不退手腳腫紅險喪命 醫警示「川崎病」恐致猝死!
(1 小時前) -
膽囊切除後狂拉肚子?醫揭真實原因 這樣吃才不會痛又不會拉
(1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