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30° / 25° )
氣象
2025-05-17 | 三星傳媒

南投醫院為高齡志工隊辦肌少症講座 提升健康知能

(記者謝新鈕/南投報導)肌少症可說是造成老年人失能的隱形殺手,為了讓大家重視此議題,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日前邀請復健科主任周建文帶領治療師為院內志工人員舉辦肌少症健康講座,讓志工在服務他人之餘也照顧自身健康。



南投醫院為高齡志工隊辦肌少症講座 提升健康知能

復健科周建文主任為志工上課。(圖/南投醫院提供)

南投醫院長年來持續關注南投縣民的健康,依南投縣政府統計資料指出,截至今年四月底,南投縣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為10萬3861人,占全縣總人口數47萬804人的22.06%,是「超高齡社會」(高齡人口比例超過20%)。而南投醫院志工大隊85位成員中,將近7成都是65歲以上的長者,為南投縣的「高齡志工隊」,因此長輩健康議題相當重要。



南投醫院為高齡志工隊辦肌少症講座 提升健康知能

張鈞渝物理治療師為志工指導正確運動姿勢。(圖/南投醫院提供)

復健科周建文主任指出,肌少症(Sarcopenia)是隨著年齡增長,肌肉質量與力量逐漸減少的現象。可能會影響行動能力,增加跌倒風險,嚴重時可能導致失能。周建文主任表示60歲後肌肉流失速度加快,每年可減少3-8%,但肌少症並不是專屬老年人,40歲後就應該開始預防。


周建文主任表示,可利用生物電阻抗分析儀(BIA)或雙能量X射線吸收測定儀(DXA)測量肌肉質量,也可透過手握力測試、行走速度檢查來評估肌肉功能是否異常。也能自我檢測:把雙手的食指及拇指,在小腿最粗的地方圈起來,如果雙手圍成的圓大於小腿最粗處,代表有肌少症的可能。


營養及運動可以減緩肌肉流失與功能退化,張鈞渝物理治療師表示,阻力運動是對抗肌少症最有效的方式,例如舉啞鈴、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鍛鍊肌肉的運動。另外像深蹲可訓練臀大肌、股四頭肌;膝蓋伸展可訓練股四頭肌;膝蓋彎曲可訓練腿後腱;腳橫抬及踮腳尖分別可訓練臀中肌與腿三頭肌,建議初期以8至10組主要肌群動作,每周至少兩次,並漸進增加強度。


然而肌少症影響的層面並非只有四肢肌肉,它可能也會影響到控制吞嚥的肌肉群進而導致吞嚥困難。語言治療師呂昂衛表示,吞嚥困難是造成營養不良的危險因素,可以至醫院透過螢光吞嚥攝影檢查或內視鏡檢查評估。長者可以進行吞嚥技巧及運動來預防或改善吞嚥功能,例如低頭縮下巴、用力吞嚥法、舌頭阻抗運動、咕嚕聲漱口法、喉頭肌肉運動等方式,來訓練口腔肌肉力量及增強吞嚥肌肉群的活動度。南投醫院有專業的醫療團隊,高品質的吞嚥照護醫療服務更是通過2024年SNQ國家品質標章的認證。


南投醫院志工隊的成員們都相當專心地在學習,並且迫不及待地將肌少症的預防知能推廣給周邊親友,透過運動及均衡飲食,有效維持肌肉,保持健康生活。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