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5° / 24° )
氣象
2024-03-05 | 中央社

歐盟曝國防工業戰略 提高產能促進歐洲境內採購

歐盟執委會提出國防工業戰略和投資計畫,以提高歐洲軍火企業產能,目標包括2030年前歐盟境內採購占歐洲軍火市場35%,試圖改變歐盟國家長期依賴美國提供安全保障和進口武器的現象及心態。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今天同時提出「歐洲國防工業戰略」(European Defence Industrial Strategy)和「歐洲防衛投資計畫」 (European Defence Investment Programme)兩套方案,希望大幅提高防衛能力並以境內軍事產業為供應主力。

執委會官員在匿名簡報會上說明政策背景,其一是歐盟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援,已從各國軍火庫存之戰演變為工業產能之戰,因此歐盟的防衛準備核心要素是更多、更快且在歐洲共同生產軍火。

其二,執委會官員不諱言,過去的典範正在轉變,亦即歐洲需逐漸「照顧自己的安全」。

主管歐盟市場競爭的執行委員維斯塔哲(Margrethe Vestager)在記者會說得更明白,她表示這套戰略也基於考量跨大西洋的平衡,「我們必須負起更多責任」,以維持良好的同盟關係。

近期力拚回鍋參選的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多次放話批評歐洲國防預算太低,揚言美國可能不再保護歐洲,引起歐盟政壇緊張。

俄烏戰爭後許多歐盟國家提高國防預算,維斯塔哲說,「既然我們要花得更多,那就該花得更好」,因目前歐盟各國武器採購各自為政,缺乏效率的結果等於浪費納稅人的錢並導致戰力零碎化。

歐盟這兩套方案提出多個新機制,包括設立「防衛工業整備委員會」(Defence Industrial Readiness Board)和組成軍火產業高階人員小組,以討論、促進歐盟成員國的聯合採購計畫。

執委會還打算提出「歐洲軍備架構計畫」(Structure for European Armament Programme)法案,使歐盟機購能協助成員國防衛合作,並考慮建立「歐洲軍事銷售機制」(European Military Sales Mechanism),以促進歐盟軍火產能及時供應能力。

主管歐盟產業政策的執行委員布勒東(Thierry Breton)直言,歐洲過去享有的「和平紅利」時期已結束,那段期間歐盟國家降低本土軍事工業的產能,因此失去部分先進軍事科技的能力。

歐盟如今透過這兩套方案欲急起直追,並設下2030年三項目標,包括屆時歐盟國家之間的軍火交易價值占歐盟整體防衛市場至少35%;歐盟成員國的軍事採購預算至少50%來自現有「歐洲防衛科技與工業基礎」(EDTIB)機制下的產品,也就是向歐洲企業買;至少40%的防衛裝備是透過成員國合作共同採購而來。

「歐洲防衛科技與工業基礎」是歐盟早自2007年建立的機制,旨在整合歐洲各國軍事生產和技術,以提高競爭力,降低依賴美國軍備並擴大外銷,如今歐盟的新方案有意強化這項機制並導向更多境內交易。

不過歐盟擴大防衛能力的企圖心,最大挑戰之一是「錢」。

今天宣布的「歐洲防衛投資計畫」預計在2025-27年籌出15億歐元(約新台幣514億元)補貼產業,相較布勒東先前提過的1000億歐元軍事投入規模只算杯水車薪,而布勒東要取得歐盟各國砸大錢的共識並不容易。

新方案也可能引起歐盟國家對執委會擴權介入各國防衛政策的疑慮。執委會在新方案簡報中特別強調「三不」,一是執委會不會直接幫各國買武器,二是不會代替各國決定採購內容,三是不會執行超過歐盟條約所授與的職權。

歐盟的防衛工業戰略也強調國際合作,首要夥伴是烏克蘭,包括在今年內舉辦歐盟-烏克蘭防衛工業論壇,促進雙邊產業合作。此外,歐盟也將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進行制度化的對話。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