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7° )
氣象
2024-05-28 | 中央社

馬克宏將與蕭茲會面 德媒:兩人存在根本性分歧

法國總統馬克宏周日抵達德國展開三天國是訪問,預計今天在德法政府會議中與德國總理蕭茲會面,就歐盟競爭力與德法國家安全等議題進行討論;德媒分析指出,兩人在烏克蘭、國防、能源等關鍵問題存在「根本性分歧」。

根據聯邦政府新聞稿,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與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將在5月28日率政府各部會首長於柏林北部梅塞堡(Meseberg)會談,舉行討論雙邊軍備合作及歐洲安全問題的「德法安全與防務理事會」及聚焦歐盟競爭力的「德法部長會議」。

德法兩國長年存在競合關係,2021年蕭茲上台後更與馬克宏在不少歐盟重大議題上有顯著分歧,明鏡周刊(Der Spiegel)比喻,若德法是一對夫妻,馬克宏與蕭茲這對組合就是過去幾十年來關係較差的一個組合。

綜合德媒分析,當前德法兩國最重大的分歧在「烏克蘭、歐洲國防自主、能源與對中貿易政策」。

在對烏政策上,雖然巴黎和柏林一致認為必須給予基輔最大支持,但馬克宏主張更積極的軍事介入,包括希望派遣西方地面部隊到烏克蘭和提供導彈支援。對此蕭茲則始終持謹慎態度,因德國在軍事問題上有沈重歷史包袱。

馬克宏今年2月曾譴責德國「只想在戰爭開始時向烏克蘭運送睡袋和頭盔」,儘管根據「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報告,戰爭爆發至今,德國在不管軍事或人道援助烏克蘭上花費的金額都比法國高出數倍。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動盪下,如何強化防禦,實現歐洲國防自主也是近年德法辯論焦點。

4月底,馬克宏於梭爾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y)演講時重提「歐洲主權論」,指出法國的核威懾是歐洲大陸防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諾可將核子保護傘擴展到所有歐洲夥伴國家,呼籲歐盟軍備自主,反對購買來自美國的武器。

作為核子與軍工大國,馬克宏的主張符合法國利益,然而蕭茲則傾向藉由多邊組織保障歐洲安全,強調現有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認為可持續依賴當前北約的核威懾方針與來自美國的保護。

除了核武,能源也是兩國有著近乎意識形態,難以在歐盟相互妥協的政策。

法國將核電視為廉價又高效的清潔能源,去年政府宣佈興建6座新型核電廠獲議會多數支持;德國則自福島核災後邁向廢核之路,2023年關閉最後3座核電廠,大力發展再生能源。

他們各自成為「擁核」與「廢核」代表,過去數年在歐盟就「核能到底是不是一種清潔能源」的定義上角力,而目前在「歐盟分類法」(EU Taxonomy Regulation)等相關法規中,核能被視為減碳策略中的過渡性解決方案。

此外,烏俄戰事開打後德國陷能源短缺困境,擔心法國持續透過政策補貼發展廉價核電,將對市場公平性產生負面影響,削弱使用昂貴再生能源的德國工業競爭力。

在回應中國廉價傾銷的經濟問題上,馬克宏與蕭茲的做法也南轅北轍。

以電動車為例,馬克宏支持對來自中國政府大力補貼的電動車徵收懲罰性關稅,以保護歐洲本土汽車產業免受不公平競爭的影響;蕭茲則強烈反對,強調自由貿易重要性,並擔心保護主義措施會影響德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的業務。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本月發表評論,如果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懲罰性關稅,法國將「雙重獲利」,一方面能減輕法國本土製造商面臨的競爭壓力,一方面假使中國對歐盟祭出報復性關稅,受最大衝擊的是在中國市場佔巨大份額的德國汽車。

波鴻大學(Ruhr-Universitat Bochum)政治學教授楊森(Siebo Janssen)近日受德國公共電視台採訪時,解釋德法採取不同對外貿易策略的核心原因在「兩國本身經濟結構的差異」。他說,德國依賴出口,需要自由貿易;法國則有更多國營企業,因此更容易採取保護主義來支持國內經濟。

他也表示,儘管存在差異,雙方仍能找出共同點,於梅塞堡召開「德法安全與防務理事會」與「德法部長會議」的目的即是為了緩和歐盟防禦、能源、貿易等爭端,修復與重啟德法雙邊關係。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