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7° )
氣象
2024-06-02 | 中央社

移台港人不想歷史被遺忘 藉繪本記載維園六四燭光

每年初夏某個晚上,這個城市的人紛紛走進大公園,燃點小燭光,告訴世人不要遺忘。人群中一位戴粗黑框眼鏡的女孩,意志特別堅定。這是移台港人丁南橋策劃的繪本「小燭光」,講述港人在維園悼念六四的歷史,希望大家心中的燭光不滅。

「小燭光」企畫人丁南橋向中央社說,香港很多歷史正逐漸被改寫,於是與朋友構思出版人物傳記,記載一些對香港不離不棄的人,包括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等。後來反覆商討後,決定以繪本形式出版。說起身陷囹圄的鄒幸彤,令人聯想起六四燭光晚會,而燭光也成為這繪本的主角。

繪本描述從前一個城市的人,自由自在地生活。每年夏天總有一個晚上,他們會到大公園,以小燭光悼念遠方為追求民主自由的犧牲者,不讓歷史被遺忘。悼念晚會持續了30多年,直至這個城市出現巨變,大公園的燭光也消失了。

繪本沒有提到今天被視為敏感的數字和口號,也沒有聲嘶力竭,流露著是一份溫柔的初心。

丁南橋說,這是因為繪本的對象是兒童,希望保存最純真的燭光,「是初衷,是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不論你是什麼種族、膚色,都有追求民主、自由、公義、平等的渴望,這是普世價值。」

書中臉圓圓、戴粗框黑色眼鏡,留著厚厚瀏海遮掩額頭的小女孩,正是鄒幸彤。失自由後的她,並沒氣餒。

丁南橋說,維園的燭光是港人的堅持,縱使在時代的巨輪下曾經受到質疑,但到最後,大家還是回到這裡,「一支小燭光很微弱,當很多小燭光聚集在一起,就能夠帶來光明」。

丁南橋自己多年來堅持悼念六四。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他,1989年正在美國教書,1992年底回港,在香港大學數學系任教,1993年開始參加維園六四晚會。

他記得有一年六四的月亮很圓,小燭光像向月亮傳話;也有一年六四突然下著滂沱大雨,大家急忙打開雨傘,保護手中的小燭光。

從香港大學退休後,丁南橋於2016年接任香港獨立出版社「進一步多媒體」社長一職,曾經出版因「占中」入獄的陳健民撰寫的「陳健民獄中書簡」,以及正在還押的香港泛民主派初選案被告之一戴耀廷撰寫的「愛與和平-未完的抗爭之旅」等。

有27年歷史的「進一步多媒體」今年5月宣布結業,當時丁南橋在出版社官方臉書寫道,「由於在香港再難出版我們理想中的書」而決定結業。

丁南橋向中央社說,這幾年世界轉變很快,包括香港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他驚覺擁有的東西,可以在一夜間失去,「所以人必須守著善、對抗惡」,希望大家心中的燭光沒有熄滅,「給自己一種堅持、慰藉。」

自從2020年移民來台灣後,丁南橋沒有返回香港,希望在台灣這片自由的土地,繼續堅持自己的信念,更感恩今年能與台灣出版社、台灣畫家及香港作家合作出版「小燭光」,延續那份燭光,不被熄滅,也記下歷史,不被篡改。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