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8° )
氣象
2024-06-04 | 中央社

香港明報:六四遺下歷史傷痛 需要撫平

今天是1989年北京「六四事件」35週年,香港明報發表社評,強調「六四事件」所遺下的歷史傷痛,仍然需要撫平。

社評表示,北京當局近年強調,對1989年春夏之交所發生的事「早有定論」,惟回顧歷史,由早期的「反革命暴亂」到後來的「政治風波」,當局對事件的定性,亦有調整。

社評指出,當年北京民眾走上街頭,都是出於一片丹心,不應該否定他們的愛國情懷;「六四事件」不少死難者是無辜百姓,即使當局對這場「嚴重政治風波」早有定論,依然可以還死者及家屬一個公道。

社評分析,近年世界格局彷彿回到冷戰時期,大國鬥爭激烈,「反華勢力假借民主人權之名,操作六四週年議題,劃清界線有其必要」。

然而,這個日子依然值得抱(差,去工+目)愛國家愛民族之心去紀念,重提舊事不是為了挑動仇恨或「軟對抗」,而是希望當局直面歷史,撫平「六四事件」遺留下來的傷痛。

而過去10多年,先後有當年核心人物在境外出版回憶錄,就「六四事件」講述他們的版本,各人說法不一,甚至互相矛盾;部分死者家屬雖然垂垂老矣,但至今仍然耿耿於懷,一大原因就是很多史實仍然不清不楚。

社評認為,中共並非沒有糾正歷史重大錯誤的傳統。文革後,鄧小平、胡耀邦平反了大量冤假錯案,更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百年歷史決議更將文化大革命定性為「十年內亂」,是「最嚴重挫折」、「教訓慘痛」。

社評最後表示:「談歷史就是為了向前看。今天,國家穩定富強,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也更有自信,當局實有更大空間還原真相撫平傷痛。」

另外,英文南華早報發表社論指出,過去35年,數以萬計市民每年此時都會以燭光悼念「六四事件」死難者。

但2019年的動亂令北京實施了香港國安法,基本法23條立法今年3月也通過了,現實上,香港的政治和法律環境都改變了。

此外,每年今日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辦「六四事件」燭光晚會的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也已經解散。

社論表示,在香港,並非所有人與支聯會悼念「六四」鎮壓的立場一致,許多人只想簡單悼念在這次事件中的死難者;許多港人對「六四事件」的情緒仍然揮之不去,市民應該獲准悼念,但如果他們悼念的話,就必須守法。

社論表示,香港畢竟是法治社會,而今天是回憶、深思與希望向前並行的日子。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