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8° )
氣象
2024-06-04 | 中央社

六四35週年中共禁忌 香港藝術家在台為民主發聲

在中共當局再度禁止公開紀念或談論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所有活動之際,移居台灣的香港藝術家黃國才努力要讓人們記住這起中國鎮壓民主示威的事件。

路透社報導,54歲的黃國才表示,他當年在電視上看見一名身穿白色上衣的中國男子站在一排戰車前的新聞畫面,六四天安門事件深深啟發著他至今。這個畫面已成為學生和工人在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一帶抗議的經典畫面。

黃國才說,30多年前在美國求學時,無意中透過電視目睹六四事件始末,令他震撼至今。他在位於台中的工作室告訴路透社記者:「我震驚不已。我當時心想,『哇,他好勇敢,換成我不會這麼做』。」

他還說:「我們向中國共產黨傳遞的訊息是,『我們沒有忘記,我們沒有忘記35年前,你們的黨殺害無辜老百姓』。」

1989年6月4日,戰車和部隊在破曉前進入天安門廣場,朝抗議民眾開火。

六四在中國一直都是禁忌話題,儘管執政的共產黨從未公布死亡人數,不過人權團體和目擊者表示,可能有成千上萬人遇難。

自1990年起,香港每年都會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大型燭光晚會悼念六四遇難者,但過去幾年,當局屢次出手阻止這類悼念聚會。

香港警方5月28日以發布具煽動意圖訊息,違反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為由,逮捕6人;媒體稱此事與和六四有關的網路貼文有關,之後又有2人被捕。

香港最後一次舉辦六四燭光晚會是在2019年,當時主辦單位估計活動吸引18萬人參與,人潮擠滿6座足球場。

黃國才十多年前開始參與六四紀念活動,當時他認為,應該利用不同方式來保存這些記憶。

他說:「紀念是為了要捍衛並珍惜那些失去生命、嚮往自由民主之人的夢想。」

黃國才創作的作品中,有許多與天安門事件有關,包括將在香港六四燭光晚會中蒐集到的蠟燭溶掉,重新倒模成羽毛形狀,並命名為「黃雀的羽毛」。

他表示,這些蠟羽象徵著1989年鎮壓行動後,在中共大規模追捕行動下,香港人權運動者協助異議人士逃跑的「黃雀行動」。

黃國才說,他2021年離開香港前來民主寶島台灣,當時北京已在香港實施國安法,廣泛逮捕民眾,讓他感到不安全。

台灣已成兩岸三地唯一能公開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地方,民間團體將在台北舉行悼念晚會,英國、加拿大和美國也將舉行紀念活動。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