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5 | 中央社
英國史上最短命首相 前英相特拉斯630票落選
英國國會大選4日落幕,計票進入最後階段。在任僅49天的前首相特拉斯(Liz Truss)已確定以630票之差敗給工黨候選人傑米(Terry Jermy)。
根據西南諾福克郡(South West Norfolk)選區的計票結果,特拉斯取得1萬1217票,對手傑米則贏得1萬1847票。
特拉斯自2010年起即擔任該選區國會議員,且在2019年曾以高達逾2萬6000票的差距擊敗選區內其他競爭對手。
特拉斯2022年9月接任首相,但同年10月即因激進的減稅方案和財政收支計畫導致英鎊重貶至近40年新低、金融市場混亂,而黯然下台。
她在任僅49天,有英國史上「最短命首相」之稱。第二短命的則是1827年於在任期間過世的甘寧(George Canning),但甘寧擔任首相的天數多達119天。
特拉斯遭英國媒體諷為保鮮度比生菜萵苣還差。此次大選,特拉斯比因為疫情期間「派對門」(Partygate)醜聞而遭逼宮下台的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更常被提出,用以象徵保守黨14年執政後期的混亂,堪稱票房毒藥。
專精保守黨研究的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政治學教授貝爾(Tim Bale)指出,在強生破壞選民對政治的信任後,特拉斯重創保守黨在經濟與財政的聲譽,而經濟與財政向來被視為保守黨強項。
根據目前的開票結果,保守黨有數名高階官員和資深國會議員落選,包括國防大臣夏普斯(Grant Shapps)、司法大臣喬克(Alex Chalk)、教育大臣基根(Gillian Keegan)、下議院領袖摩丹特(Penny Mordaunt)。
原本民調預測選情堪憂的保守黨黨魁暨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財政大臣韓特(Jeremy Hunt),以及「對中鷹派」色彩鮮明的前黨魁、「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英國共同主席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則成功保住國會席位。
具「友台」形象的保守黨籍國會下議院前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克恩斯(Alicia Kearns),以及主責安全事務的內政副大臣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也成功連任。圖根哈特並被視為新任黨魁熱門人選。
根據西南諾福克郡(South West Norfolk)選區的計票結果,特拉斯取得1萬1217票,對手傑米則贏得1萬1847票。
特拉斯自2010年起即擔任該選區國會議員,且在2019年曾以高達逾2萬6000票的差距擊敗選區內其他競爭對手。
特拉斯2022年9月接任首相,但同年10月即因激進的減稅方案和財政收支計畫導致英鎊重貶至近40年新低、金融市場混亂,而黯然下台。
她在任僅49天,有英國史上「最短命首相」之稱。第二短命的則是1827年於在任期間過世的甘寧(George Canning),但甘寧擔任首相的天數多達119天。
特拉斯遭英國媒體諷為保鮮度比生菜萵苣還差。此次大選,特拉斯比因為疫情期間「派對門」(Partygate)醜聞而遭逼宮下台的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更常被提出,用以象徵保守黨14年執政後期的混亂,堪稱票房毒藥。
專精保守黨研究的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政治學教授貝爾(Tim Bale)指出,在強生破壞選民對政治的信任後,特拉斯重創保守黨在經濟與財政的聲譽,而經濟與財政向來被視為保守黨強項。
根據目前的開票結果,保守黨有數名高階官員和資深國會議員落選,包括國防大臣夏普斯(Grant Shapps)、司法大臣喬克(Alex Chalk)、教育大臣基根(Gillian Keegan)、下議院領袖摩丹特(Penny Mordaunt)。
原本民調預測選情堪憂的保守黨黨魁暨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財政大臣韓特(Jeremy Hunt),以及「對中鷹派」色彩鮮明的前黨魁、「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英國共同主席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則成功保住國會席位。
具「友台」形象的保守黨籍國會下議院前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克恩斯(Alicia Kearns),以及主責安全事務的內政副大臣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也成功連任。圖根哈特並被視為新任黨魁熱門人選。
最新國際新聞
-
梅克爾:川普受馬斯克等大企業主影響 釀巨大疑慮
(2 小時前) -
川普2.0前習近平打穩定牌 西方對北京仍懷戒心
(2 小時前) -
乾淨的洗手間對您有多重要?最新的全球調查分享了疫情後對商業洗手間的看法
(3 小時前) -
赴中免簽入境30天 日相:國民交流是兩國關係基礎
(3 小時前) -
Gameloft for brands 推出 COMBO! Core,為消費品牌提供專門建議,透過非侵入性的遊戲內廣告接觸 Z 世代和千禧世代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