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19° / 19° )
氣象
2024-07-10 | 中央社

立陶宛外長:北約聯合公報對中國措辭將比以往強硬

北約領袖齊聚華府舉行高峰會,32國對「體制性挑戰」中國的立場成為看點之一。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今天說,聯合公報涉及中國的內容仍在協商中,他認為將出現比以往更強硬的措辭。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今天下午舉行座談,主席介紹時提到,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2022年獲媒體Politico選為歐洲聯盟(EU)最有影響力的外交官,強調站穩立場抵抗對俄羅斯及中國的侵略的重要性,更與台灣來往頂住北京壓力而獲「屠龍者」封號。

談到今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聯合公報的涉中內容時,藍斯柏吉斯說:「我認為我們會達成相當強硬的內容,這是與去年相比的新發展,是一種進步。」

相較過去稱中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北約於2021年的聯合公報中,正式指中國構成體制性挑戰。去年的公報多處提到中國,指北京透過廣泛的政治、經濟、軍事手段在全球擴張影響力,加上深化與俄關係,與北約價值與利益背道而馳。

從文字上來看,北約強化因應中國威脅似乎已是共識,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6月訪華府時也說,北約必須讓中國因為援助俄羅斯而付出代價。

不過,藍斯柏吉斯指出,從戰略角度而言,北約尚未決定與中國的關係應何去何從。他認為,北約與中國的關係與北約與俄羅斯過去的關係類似,只不過不再是涉及天然資源,還牽涉到其他領域。

他說,這代表北約無法對北京採取明確立場,也讓中國有很大的運作空間。北約對這樣的狀況仍無太大警覺心,這不但幫了俄羅斯一把,也有助中國在軍事上增強實力、尋找規避制裁的方式,同時仍然能在俄烏戰爭中或北京有意參與的其他衝突中扮演關鍵角色(kingmaker)。

北約75週年峰會今天起在華府舉行3天,成員國領袖考慮的不只是不見終點的俄烏戰爭,還有美國11月總統大選結果可能帶來的變局。

來訪的歐洲外交官不願明說的是,如果共和黨準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當選,以他過去「不願多擔軍費就讓俄國為所欲為」的經典語錄來看,美國是否將從北約抽腿,掀起一波焦慮。拜登6月底與川普辯論的糟糕表現,也無助安撫成員國對被丟包的恐慌。

這樣的情緒或許也反映在今天的座談上。被問到想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當面說些什麼時,藍斯柏吉斯想向美國人民喊話,重申美國對歐洲非常重要。

他說,立陶宛之所以安全繁榮,都是因為這把(北約)保護傘。「我們會盡我們的一份力量,(立陶宛)將軍費提高到(國內生產毛額GDP)3%,及盡所能協助烏克蘭。」

「我們需要你們,我們不會是坐享其成的國家,我們會努力做我們所能做的事情,並試圖說服其他國家也這樣做。」

北約在2014年訂下目標,要求成員國的國防支出要占GDP的2%,以因應當時俄國出兵占領烏克蘭領土克里米亞半島(Crimea)。

俄國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為歐洲國家敲響一記警鐘,北約為此將國防支出占比達到2%設為最低門檻。史托騰柏格2月表示,預計今年將有18個成員國的國防支出占比達標。

至於北約這兩天會不會喊出軍費加碼到2.5%,藍斯柏吉斯說,他沒這麼樂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