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7°
( 17° / 16° )
氣象
2024-07-15 | 中央社

經濟學家羅奇:預料三中全會著重供給多於需求

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接受香港南華早報訪問時表示,今天開始召開的中共20大三中全會,預料著重供給多於需求,但他認為提振國內民眾需求同樣重要,而目前的主要障礙是社會保障不足。

羅奇(Stephen Roach)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亞洲區前主席,曾任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師、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管理學院高級講師。現在擔任耶魯大學法學院蔡中曾中國中心(Paul Tsai China Center)高級研究學者。

他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表示,在研究今天登場的中共20大三中全會走向的早期跡象時,他盡可能多閱讀中共刊物「求是」雜誌,發現三中全會重點似乎會更集中在供給,而不是需求。

羅奇認為這是重要的。他指出,尤其是習近平不斷強調以發展新質生產力來推動高品質發展,目的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羅奇表示,但三中全會估計會忽略同樣重要的需求,特別是目前私人消費只占中國GDP的40%以下。「我認為這是2013年18大三中全會沒有處理的嚴峻挑戰,我希望這會在20大三中全會得到更多關注。」

對於中國如何由投資帶動經濟逐步轉型為以服務和消費帶動經濟,羅奇表示,目前主要的障礙是缺乏強大的社會保障安全網,尤其是醫療及退休方面。

他表示,民眾儲蓄過剩反映了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經濟學家稱之為預防性儲蓄。這是因為社會保障不足,特別是隨著現在工人的年齡漸長,對許多人來說這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他表示,解決社會保障不足的其中一個方法,是戶口改革。目前有近3億農民工在工作的城市缺乏社會福利,導致這些勞動人口因恐懼而過度儲蓄。

對於外界預料三中全會會觸及如土地改革、能源系統改革、企業管治、科技自給自足及稅制改革等議題,羅奇直言,自己對三中全會改革的關注點非常狹隘,希望全會聚焦於2個目的,就是提高私人消費及習近平強調的「全要素生產率」。

羅奇說,「全要素生產率」是體現了創新、科技改革、新產業的出現、企業家精神等結合而成的經濟成果,超出傳統透過增加土地、勞動力及資本所產生的經濟成果。

羅奇說,若要有一個較平衡的經濟增長,「全要素生產率」及私人消費均需提高,而他希望中國私人消費占GDP高過45%。

羅奇又指,18大三中全會的失敗更多在於需求面的結構,私人消費占GDP的比例極低,此種現象仍存在,而且是中國結構性改革的長期問題。

中國前總理溫家寶於2007年3月時曾提到,中國經濟存在「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這些問題迄今仍未解決。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