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7°
( 19° / 15° )
氣象
2024-12-05 | 中央社

德輿論批尹民主門外漢 視南韓戒嚴為民主倒退警鐘

南韓總統尹錫悅3日宣布戒嚴,旋即遭國會否決,僅維持6小時的短暫戒嚴便告結束。這場政治風波引發國際關注,德國輿論將其視為民主倒退的警鐘,直指尹錫悅是一位「民主門外漢」,誤將勝選視為可實行個人政策的通行證。

德國聯邦政府昨天在例行記者會表示,南韓是德國在亞洲的重要民主夥伴,強調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總理蕭茲(Olaf Scholz)發言人希伯許特萊(Steffen Hebestreit)指出,「南韓是一個堅實的民主國家,國會的迅速行動展現了民主韌性。」

外交部發言人費雪(Sebastian Fischer)補充說明,南韓執政黨主席公開反對戒嚴、民眾走上街頭與工會宣布罷工抗議戒嚴等反應,都是展現成熟民主的強烈信號。

除了德國官方,德國民間也對南韓事件展開熱烈討論。明鏡週刊(Der Spiegel)在其時事單元「辯論」(Debatte)中發起線上討論,詢問「南韓總統尹錫悅是否應辭職?」結果顯示,截至目前,97%的參與者支持尹錫悅下台,僅3%反對。

多數德國網友認為,戒嚴是對民主的重大威脅。一名網友指出,尹錫悅濫用國家安全機制,試圖削弱民主基礎,形同政變;另一名參與討論者表示,戒嚴通常出現在對民主認同不足的國家,反映南韓的民主體制仍然脆弱;也有網友擔憂,若類似情況發生在德國,極右勢力可能以此為藉口限縮公民權利,威脅民主穩定。

少數網友則持保留態度,認為應更深入了解南韓的政治局勢與事件細節再行評斷。

深入韓國、長年在首爾駐地觀察的「南德日報」(Suddeutsche Zeitung)記者哈恩(Thomas Hahn)則評析,尹錫悅的行為不僅是對南韓民主的直接威脅,也「向全球自由世界發出警告」。

他直指尹錫悅是民主門外漢,才會像歷史中所有民粹主義領袖一樣,將勝選誤解為可以用自己簡化的世界觀推行政策的「通行證」,而非把「在多元意見中尋求共識」當作自己的政治責任。

德國對戒嚴高度敏感,這與其深刻的歷史教訓密不可分。1933年德國國會發生大火,希特勒利用縱火案推動「授權法」(Ermachtigungsgesetz),集中行政、立法與頒布憲法權力,摧毀威瑪共和的民主體制,最終導致極權統治和大屠殺歷史悲劇。

二戰後,德國反思這段歷史,1968年雖修憲允許在國家安全受到重大威脅時限制人民基本權利,但同時設置多重制衡機制,以防止權力過度集中。即使面對冷戰、極端主義威脅和疫情衝擊,德國至今未曾實施戒嚴,顯示對國家濫權的謹慎與對憲政民主的珍視。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