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6 | 中央社
美學者:台灣公布共軍侵擾資訊不足 全球許多人批評
中共軍機近年持續擾台,國防部也公布相關動態。但美國學者善學指出,國防部已不公布擾台的中共戰機機型及飛行路徑,中、英文版的數字不一,英文版也沒有地圖,全球許多人都在批評。
關於美國學者善學(Thomas Shattuck)的評論,截至發稿時間為止,國防部尚未有回應。
賓州大學裴利世界學院(Perry World House)資深專案經理善學長期研究兩岸議題,近期與追蹤解放軍動態的PLATracker創辦人路易斯(Ben Lewis)共同撰文,分析解放軍這4年對台軍事行動的演變。
這篇刊登在「外交政策研究所」(FPRI)的文章探討解放軍自2020年來在台灣周邊的行為模式、活動強度和重點,也提到國防部提供相關訊息的不足,建議台灣的資訊分享應更透明,國際社會才不會淡化中共對台的威脅。
善學13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寫這篇文章之際大約是國防部開始提供共軍在台海周邊動態資訊的4週年。他這幾年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直言批評,呼籲台灣改善相關資訊的透明度,但國防部公布的資訊,不論數量或質量都在退步。
他說:「自2020年以來,國防部對外提供的公開資訊有許多改變。最初,報告中有一張地圖,詳細追蹤每架飛機或每個編隊的飛行路徑,讓我們能具體知道它們的行進方向以及機型。如今,我們已無法獲知這些細節。」
善學也說,國防部有時會通報中共的空飄氣球,有時則不會。
他並指出,國防部也停止公布實際影像,今年初發生金門事件時,台灣有公布照片,但現在多透過電腦技術繪製圖示,不再呈現實際發生的威脅。「原本能看到有尾號標記的軍機照片,後來改成了檔案照,現在甚至完全沒有任何影像。」
善學進一步指出,國防部公布共軍在台海周邊動態的英文資訊也不完整,中文版有示意地圖,英文版的網頁已不再提供地圖。另外,仔細檢視各則訊息,有時候中、英文版的數字對不上,雖然累計4年下來,總差距也許不到20架次飛機,但如果在日常報告是用兩種語言講述兩個不同的故事,那就是很大的問題。
善學說,國防部在幾個月前,新增解放軍戰機活動的大致座標、及發生的時間點,這些是比較新的資訊,也比以前好,但仍沒有戰機的機型。「根據機種,我們可以推測這個任務的目的、他們在演練什麼。但現在我們做不到了。」
善學、路易斯在文章指出,國防部4年前開始發布這些報告時,這個透明化舉措堪稱創新,報告記錄解放軍在東亞地區的軍事行動,為各國政府及其領導人提供支持台灣的理由。現在其他同樣面臨中國壓力的國家,如日本和菲律賓,也開始發布類似資訊,台灣在爭取國際關注或曝光度上,面臨競爭。
善學表示,相較於菲律賓能提供其船隻在南海遭到中共船隻撞擊的影像,台灣要拍到具體的畫面並賦予飛機在雲中飛行的明確意義,的確相當困難。
「但如果改變公開資訊的方式,而沒有明確原因,且分享的內容減少,可能會讓威脅看起來不那麼嚴重。或許台灣民眾會因此不那麼關注,美國民眾也可能不再那麼關心。而主要的國際媒體,可能也不會再多報導這個議題。」
善學、路易斯的文章將解放軍這4年對台威脅的演變分(為)5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2020年9月至2022年7月,共機主要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的西南區域;第二階段自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的2022年8月至去年3月,共機頻繁越過海峽中線,意圖凸顯不認同海峽中線存在的立場。
第三階段自去年4月時任總統的蔡英文訪美會晤時任眾議院議長的麥卡錫(Kevin McCarthy)至去年11月,除共機定期跨越海峽中線,也看到更大規模的海軍行動;第四階段自去年12月至今年4月,中共因台灣選舉而降溫。
總統賴清德5月就職至今則是第五階段。善學指出,從今年5月至9月,台灣已追蹤到1400次的共機入侵防空識別區,這個數字已超過2023年的總和;共軍今年也舉行聯合利劍-2024A、聯合利劍-2024B演習、及上週在第一島鏈的軍演。
善學說,在這五個階段中,解放軍對台灣的軍事壓力和脅迫產生巨大變化。「過去,台灣外島的周邊沒有發生過海警船的侵入行動,而現在這類事件已經出現。過去也從未有過如此規模的第一島鏈軍演,現在也出現。」
善學指出,今年美、日、菲召開三方峰會。菲律賓若沒有派攝影團隊紀錄在南海的衝撞及攻擊行為,是否仍有這場峰會,這是假設性的推測,其實無法斷言,但紀錄威脅並將其呈現出來,確實讓中國面臨國際壓力,也讓中國願意上談判桌。
善學說,台灣一直沒有改善相關資訊的透明度,全世界有許多人都有抱怨,台灣也有人批評,儘管大家對於該分享什麼及如何分享等細節的看法不同,但都一致認為,國防部公開分享的資訊不僅變少,品質也變差。
他說:「台灣在(共軍擾台)這件事開始發生時,曾獲得大量支持與媒體關注。但至少在美國,現在這已經不再被認為是件大事了,因為我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會強烈建議國防部重新考慮它所分享的資訊內容。
關於美國學者善學(Thomas Shattuck)的評論,截至發稿時間為止,國防部尚未有回應。
賓州大學裴利世界學院(Perry World House)資深專案經理善學長期研究兩岸議題,近期與追蹤解放軍動態的PLATracker創辦人路易斯(Ben Lewis)共同撰文,分析解放軍這4年對台軍事行動的演變。
這篇刊登在「外交政策研究所」(FPRI)的文章探討解放軍自2020年來在台灣周邊的行為模式、活動強度和重點,也提到國防部提供相關訊息的不足,建議台灣的資訊分享應更透明,國際社會才不會淡化中共對台的威脅。
善學13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寫這篇文章之際大約是國防部開始提供共軍在台海周邊動態資訊的4週年。他這幾年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直言批評,呼籲台灣改善相關資訊的透明度,但國防部公布的資訊,不論數量或質量都在退步。
他說:「自2020年以來,國防部對外提供的公開資訊有許多改變。最初,報告中有一張地圖,詳細追蹤每架飛機或每個編隊的飛行路徑,讓我們能具體知道它們的行進方向以及機型。如今,我們已無法獲知這些細節。」
善學也說,國防部有時會通報中共的空飄氣球,有時則不會。
他並指出,國防部也停止公布實際影像,今年初發生金門事件時,台灣有公布照片,但現在多透過電腦技術繪製圖示,不再呈現實際發生的威脅。「原本能看到有尾號標記的軍機照片,後來改成了檔案照,現在甚至完全沒有任何影像。」
善學進一步指出,國防部公布共軍在台海周邊動態的英文資訊也不完整,中文版有示意地圖,英文版的網頁已不再提供地圖。另外,仔細檢視各則訊息,有時候中、英文版的數字對不上,雖然累計4年下來,總差距也許不到20架次飛機,但如果在日常報告是用兩種語言講述兩個不同的故事,那就是很大的問題。
善學說,國防部在幾個月前,新增解放軍戰機活動的大致座標、及發生的時間點,這些是比較新的資訊,也比以前好,但仍沒有戰機的機型。「根據機種,我們可以推測這個任務的目的、他們在演練什麼。但現在我們做不到了。」
善學、路易斯在文章指出,國防部4年前開始發布這些報告時,這個透明化舉措堪稱創新,報告記錄解放軍在東亞地區的軍事行動,為各國政府及其領導人提供支持台灣的理由。現在其他同樣面臨中國壓力的國家,如日本和菲律賓,也開始發布類似資訊,台灣在爭取國際關注或曝光度上,面臨競爭。
善學表示,相較於菲律賓能提供其船隻在南海遭到中共船隻撞擊的影像,台灣要拍到具體的畫面並賦予飛機在雲中飛行的明確意義,的確相當困難。
「但如果改變公開資訊的方式,而沒有明確原因,且分享的內容減少,可能會讓威脅看起來不那麼嚴重。或許台灣民眾會因此不那麼關注,美國民眾也可能不再那麼關心。而主要的國際媒體,可能也不會再多報導這個議題。」
善學、路易斯的文章將解放軍這4年對台威脅的演變分(為)5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2020年9月至2022年7月,共機主要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的西南區域;第二階段自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的2022年8月至去年3月,共機頻繁越過海峽中線,意圖凸顯不認同海峽中線存在的立場。
第三階段自去年4月時任總統的蔡英文訪美會晤時任眾議院議長的麥卡錫(Kevin McCarthy)至去年11月,除共機定期跨越海峽中線,也看到更大規模的海軍行動;第四階段自去年12月至今年4月,中共因台灣選舉而降溫。
總統賴清德5月就職至今則是第五階段。善學指出,從今年5月至9月,台灣已追蹤到1400次的共機入侵防空識別區,這個數字已超過2023年的總和;共軍今年也舉行聯合利劍-2024A、聯合利劍-2024B演習、及上週在第一島鏈的軍演。
善學說,在這五個階段中,解放軍對台灣的軍事壓力和脅迫產生巨大變化。「過去,台灣外島的周邊沒有發生過海警船的侵入行動,而現在這類事件已經出現。過去也從未有過如此規模的第一島鏈軍演,現在也出現。」
善學指出,今年美、日、菲召開三方峰會。菲律賓若沒有派攝影團隊紀錄在南海的衝撞及攻擊行為,是否仍有這場峰會,這是假設性的推測,其實無法斷言,但紀錄威脅並將其呈現出來,確實讓中國面臨國際壓力,也讓中國願意上談判桌。
善學說,台灣一直沒有改善相關資訊的透明度,全世界有許多人都有抱怨,台灣也有人批評,儘管大家對於該分享什麼及如何分享等細節的看法不同,但都一致認為,國防部公開分享的資訊不僅變少,品質也變差。
他說:「台灣在(共軍擾台)這件事開始發生時,曾獲得大量支持與媒體關注。但至少在美國,現在這已經不再被認為是件大事了,因為我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會強烈建議國防部重新考慮它所分享的資訊內容。
最新國際新聞
-
-
阿塞德垮台後首發聲明 否認事先計劃離開敘利亞
(34 分鐘前) -
挪威將金援近80億元 助烏克蘭威懾俄羅斯黑海艦隊
(41 分鐘前) -
Molicel獲得AS9100認證,彰顯航空航天級質量承諾
(1 小時前) -
讀賣民調:石破內閣支持率39% 不支持率48%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