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6 | 中央社
南亞大海嘯20週年 回顧與展望一次看
2004年印度洋地震和海嘯災難今天屆滿20週年,當時印尼蘇門答臘西海岸發生規模9.1地震引發巨浪,席捲印尼、斯里蘭卡、印度、泰國等國沿海,造成10多國逾22萬人死亡。
法新社整理這場史上最致命海嘯的影響如下:
斷層破裂
大海嘯是因為地震造成斷層破裂引發,在2004年12月26日上午7時59分前數秒鐘發生的海嘯,掀起超過30公尺高巨浪,釋放出相當於2萬3000顆廣島原子彈的能量,造成大規模破壞。
最初記錄的地震規模為8.8,之後美國地質調查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正式修正為規模9.1,深度30公里,震央距離蘇門答臘海岸241公里。
死亡人數驚人
根據全球災害資料庫EM-DAT數據,大海嘯共造成22萬6408人死亡,印尼死亡人數為16萬5708人,其中災情最慘重的是蘇門答臘北部,超過12萬人死亡。
巨浪繞過印度洋,數小時後侵襲斯里蘭卡、印度和泰國。
波浪最快的傳播速度超過每小時800公里,是子彈列車速度的2倍以上。
根據EM-DAT,斯里蘭卡有超過3萬5000人死亡,印度1萬6389人,泰國8345人,索馬利亞近300人喪生,馬爾地夫100多人死亡,馬來西亞和緬甸數十人喪生。
流離失所,重建
根據聯合國,大海嘯導致超過150萬人流離失所,國際社會承諾提供約140億美元的救災資金。數十萬棟建築物被毀,在某些情況下整個社區無家可歸。
大幅重建讓受災最嚴重的班達亞齊(Banda Aceh)發生重大變化。根據印尼政府,僅在印尼最西部的亞齊省(Aceh)就重建超過10萬棟房屋。
預警系統
大海嘯也讓人們重新思考印度洋盆地周圍沿海社區的準備情況。
地震發生時,印度洋沒有預警系統,但現在,全球1400個監測站將海嘯形成的預警時間縮短為幾分鐘。
法新社整理這場史上最致命海嘯的影響如下:
斷層破裂
大海嘯是因為地震造成斷層破裂引發,在2004年12月26日上午7時59分前數秒鐘發生的海嘯,掀起超過30公尺高巨浪,釋放出相當於2萬3000顆廣島原子彈的能量,造成大規模破壞。
最初記錄的地震規模為8.8,之後美國地質調查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正式修正為規模9.1,深度30公里,震央距離蘇門答臘海岸241公里。
死亡人數驚人
根據全球災害資料庫EM-DAT數據,大海嘯共造成22萬6408人死亡,印尼死亡人數為16萬5708人,其中災情最慘重的是蘇門答臘北部,超過12萬人死亡。
巨浪繞過印度洋,數小時後侵襲斯里蘭卡、印度和泰國。
波浪最快的傳播速度超過每小時800公里,是子彈列車速度的2倍以上。
根據EM-DAT,斯里蘭卡有超過3萬5000人死亡,印度1萬6389人,泰國8345人,索馬利亞近300人喪生,馬爾地夫100多人死亡,馬來西亞和緬甸數十人喪生。
流離失所,重建
根據聯合國,大海嘯導致超過150萬人流離失所,國際社會承諾提供約140億美元的救災資金。數十萬棟建築物被毀,在某些情況下整個社區無家可歸。
大幅重建讓受災最嚴重的班達亞齊(Banda Aceh)發生重大變化。根據印尼政府,僅在印尼最西部的亞齊省(Aceh)就重建超過10萬棟房屋。
預警系統
大海嘯也讓人們重新思考印度洋盆地周圍沿海社區的準備情況。
地震發生時,印度洋沒有預警系統,但現在,全球1400個監測站將海嘯形成的預警時間縮短為幾分鐘。
最新國際新聞
-
美田納西州驚傳規模4.1地震!居民嚇壞直呼「很不尋常」 未來餘震機率曝
(19 分鐘前) -
美國女子遭診癌末「只剩3至6個月」 歷經190輪化療歷經十年抗癌路
(36 分鐘前) -
菲律賓期中選舉 可能牽動地緣政治
(37 分鐘前) -
菲律賓戰略地位重要 期中選舉面臨中國認知作戰
(40 分鐘前) -
菲律賓選民投票看「品牌」 政治王朝暫難撼動
(41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