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0 | 中央社
伊朗人質危機成華府災難 毀掉卡特連任之路
伊朗人質危機是美國首度遭遇不對稱、非共產主義者挑戰。一段友誼變成苦澀、駭人的對抗,為兩個國家近半個世紀的關係定下基調,也對時任美國總統卡特政府帶來災難性後果。
卡特(Jimmy Carter)創立的非營利性組織「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宣布,卡特今天在喬治亞州平原鎮(Plains)家中逝世,享嵩壽100歲。
始於1979年11月4日的伊朗人質危機開啟長達14個月密集、富戲劇張力和爭議性新聞報導,堪稱戰爭之外,被美國電視新聞關注時間最長而且報導最深入的國際事件之一,改變了公眾對事件的理解和對政府的信賴。
卡特當時無視伊朗反美情緒高漲而批准剛被推翻的親美伊朗國王巴勒維(Mohammad Reza Pahlavi)流亡紐約治療癌症。效忠伊朗新領導人何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的激進分子闖入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挾持52名美國人質444天。他們於1981年1月20日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就職當天獲釋。
「卡特優柔寡斷、短視近利、忽視眼前風險而且執行不力,大禍臨頭卻毫無防備,終鑄成大錯。」
專研1940年以來美國—中東外交史的俄亥俄州立大學外交史教授哈恩(Peter L. Hahn)撰文對伊朗人質危機下了如此註腳。哈恩曾任美國外交關係史學會(Society for Historians of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會長。
致力於教育美國大眾關於白宮歷史的非政府、非營利組織白宮歷史協會(White House Historical Association)網站指出,這場危機於卡特就職近30年前就已經開始醞釀,「在那麼長時間裡,美國不僅提供政治支持,更在人質危機發生前不久,對伊朗國王的政府大舉提供軍事支援」。
對許多伊朗人而言,美國就是西方干預伊朗社會的象徵。1979年卡特批准巴勒維入境治療,喚起伊朗人對華府的舊恨:1953年中央情報局(CIA)協助策劃推翻受到愛戴的伊朗總理莫沙德(Mohammad Mossadegh),幫助巴勒維重拾權力。
伊朗確實有其重要性,因為它對工業化的西方供應石油,而且將波斯灣油國與蘇聯分隔開來。維持伊朗穩定和獨立對美國利害攸關,但是伊斯蘭革命已經凸顯巴勒維遭到人民唾棄,華府卻視而不見。
1979年卡特上任3年之際,巴勒維自食多年不得人心施政的惡果,包括他運用秘密警察任意逮捕和實施酷刑打壓異議人士。卡特那時還以為巴勒維過去的溫和派對手有機會組成聯合政府,詎料宗教基本教義狂潮如此風風火火,世俗化、西化的德黑蘭轉瞬變臉走向神權,親美立場一夕顛覆,終至與華府決裂。
對於伊朗基本教義派掌權的政治意涵,當時美國政府甚至沒有充分情資得以讓他們先深思熟慮再形成決策。
白宮歷史協會指出,時任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官員的西克(Gary Sick)回憶卡特副手孟代爾(Walter Mondale)詢問時任中情局長特納(Stansfield Turner)說:「總之,阿亞圖拉(Ayatollah)到底是什麼?」特納回答他也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知曉。
儘管卡特理解,他的決定將引發政治動盪,也深知何梅尼政府會解讀為「妄自尊大的西方再一次干預伊朗事務」,華府終究「基於人道原則」而給予遭到廢黜的「長期盟友」亮綠燈。美國外交官曾接觸當時的伊朗總理,得到雖反對美國決定,但是德黑蘭當局將會保護華府外交官安全的保證。
據白宮歷史協會,數日後的當年11月4日,3000名激進分子入侵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劫持館內外交和軍事人員,要求以巴勒維交換人質。何梅尼於當時溫和派伊朗總理辭職抗議後掌控全局。長達數月的談判未能促成人質獲釋,美國於1980年4月與伊朗斷交後,卡特批准特戰菁英展開援救行動,卻以慘痛失敗收場。
執行任務的數架軍用直升機在沙漠故障,倉促徹退行動又發生直升機與運輸機相撞而折損8名突擊隊員。對許多美國人而言,此一挫敗成為後越戰時期美國軍力式微的象徵,卡特的民意支持度跌落到20%,比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在「水門案」(Watergate)期間的支持度更低。
這場危機催生每日新聞追蹤的報導型態,記者總是以「伊朗人質危機今天來到第?天」開場,電視新聞日復一日放送駐德黑蘭大使館外反美暴民怒吼「美國人去死」、「卡特去死」畫面,美國廣播公司(ABC)更為此開播新聞雜誌節目「夜線」(Nightline)。
白宮歷史協會稱:「美國人民因此對他們的領導人失去信心。」
最諷刺的是,人質危機於1980年選舉日當天正好屆滿週年,卡特競選連任敗北,雷根創下以在野候選人身分參選而獲最高選舉人票數的紀錄。
美國—中東外交史家哈恩於2017年評論美國前總統川普退出2015年伊朗核子協議的決定時提到,針對中東最強大國家之一制定新路線,「卡特失足的前例提供寶貴教訓:跟伊朗打交道的時候,做總統的人必須確認情資正確、小心翼翼考量風險,並且設想史觀迥異的伊朗將會如何解讀」。
卡特(Jimmy Carter)創立的非營利性組織「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宣布,卡特今天在喬治亞州平原鎮(Plains)家中逝世,享嵩壽100歲。
始於1979年11月4日的伊朗人質危機開啟長達14個月密集、富戲劇張力和爭議性新聞報導,堪稱戰爭之外,被美國電視新聞關注時間最長而且報導最深入的國際事件之一,改變了公眾對事件的理解和對政府的信賴。
卡特當時無視伊朗反美情緒高漲而批准剛被推翻的親美伊朗國王巴勒維(Mohammad Reza Pahlavi)流亡紐約治療癌症。效忠伊朗新領導人何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的激進分子闖入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挾持52名美國人質444天。他們於1981年1月20日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就職當天獲釋。
「卡特優柔寡斷、短視近利、忽視眼前風險而且執行不力,大禍臨頭卻毫無防備,終鑄成大錯。」
專研1940年以來美國—中東外交史的俄亥俄州立大學外交史教授哈恩(Peter L. Hahn)撰文對伊朗人質危機下了如此註腳。哈恩曾任美國外交關係史學會(Society for Historians of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會長。
致力於教育美國大眾關於白宮歷史的非政府、非營利組織白宮歷史協會(White House Historical Association)網站指出,這場危機於卡特就職近30年前就已經開始醞釀,「在那麼長時間裡,美國不僅提供政治支持,更在人質危機發生前不久,對伊朗國王的政府大舉提供軍事支援」。
對許多伊朗人而言,美國就是西方干預伊朗社會的象徵。1979年卡特批准巴勒維入境治療,喚起伊朗人對華府的舊恨:1953年中央情報局(CIA)協助策劃推翻受到愛戴的伊朗總理莫沙德(Mohammad Mossadegh),幫助巴勒維重拾權力。
伊朗確實有其重要性,因為它對工業化的西方供應石油,而且將波斯灣油國與蘇聯分隔開來。維持伊朗穩定和獨立對美國利害攸關,但是伊斯蘭革命已經凸顯巴勒維遭到人民唾棄,華府卻視而不見。
1979年卡特上任3年之際,巴勒維自食多年不得人心施政的惡果,包括他運用秘密警察任意逮捕和實施酷刑打壓異議人士。卡特那時還以為巴勒維過去的溫和派對手有機會組成聯合政府,詎料宗教基本教義狂潮如此風風火火,世俗化、西化的德黑蘭轉瞬變臉走向神權,親美立場一夕顛覆,終至與華府決裂。
對於伊朗基本教義派掌權的政治意涵,當時美國政府甚至沒有充分情資得以讓他們先深思熟慮再形成決策。
白宮歷史協會指出,時任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官員的西克(Gary Sick)回憶卡特副手孟代爾(Walter Mondale)詢問時任中情局長特納(Stansfield Turner)說:「總之,阿亞圖拉(Ayatollah)到底是什麼?」特納回答他也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知曉。
儘管卡特理解,他的決定將引發政治動盪,也深知何梅尼政府會解讀為「妄自尊大的西方再一次干預伊朗事務」,華府終究「基於人道原則」而給予遭到廢黜的「長期盟友」亮綠燈。美國外交官曾接觸當時的伊朗總理,得到雖反對美國決定,但是德黑蘭當局將會保護華府外交官安全的保證。
據白宮歷史協會,數日後的當年11月4日,3000名激進分子入侵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劫持館內外交和軍事人員,要求以巴勒維交換人質。何梅尼於當時溫和派伊朗總理辭職抗議後掌控全局。長達數月的談判未能促成人質獲釋,美國於1980年4月與伊朗斷交後,卡特批准特戰菁英展開援救行動,卻以慘痛失敗收場。
執行任務的數架軍用直升機在沙漠故障,倉促徹退行動又發生直升機與運輸機相撞而折損8名突擊隊員。對許多美國人而言,此一挫敗成為後越戰時期美國軍力式微的象徵,卡特的民意支持度跌落到20%,比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在「水門案」(Watergate)期間的支持度更低。
這場危機催生每日新聞追蹤的報導型態,記者總是以「伊朗人質危機今天來到第?天」開場,電視新聞日復一日放送駐德黑蘭大使館外反美暴民怒吼「美國人去死」、「卡特去死」畫面,美國廣播公司(ABC)更為此開播新聞雜誌節目「夜線」(Nightline)。
白宮歷史協會稱:「美國人民因此對他們的領導人失去信心。」
最諷刺的是,人質危機於1980年選舉日當天正好屆滿週年,卡特競選連任敗北,雷根創下以在野候選人身分參選而獲最高選舉人票數的紀錄。
美國—中東外交史家哈恩於2017年評論美國前總統川普退出2015年伊朗核子協議的決定時提到,針對中東最強大國家之一制定新路線,「卡特失足的前例提供寶貴教訓:跟伊朗打交道的時候,做總統的人必須確認情資正確、小心翼翼考量風險,並且設想史觀迥異的伊朗將會如何解讀」。
最新國際新聞
-
-
協議到期!烏克蘭即日起禁俄國天然氣「借道銷歐」 俄估年損1600億元
(7 小時前) -
日本元旦郵差遞送賀年卡跌破5億張 比去年少3成4
(8 小時前) -
北韓官媒:金正恩偕女兒觀賞新年慶典 收習近平賀卡
(8 小時前) -
加薩中部難民營和北部市鎮傳遭以色列空襲 至少17死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