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1 | 中央社
安古蘭漫畫節台漫發光 繪圖敘事精妙擄獲歐洲讀者
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1月30日登場,台灣館同日舉行開幕式,多位歐洲專業人士到場支持。業界人士告訴中央社,台灣漫畫近年來在歐洲崛起,譯本出版加速,以精妙繪圖和敘事逐漸打響知名度。
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1月30日至2月2日登場,為世界最大漫畫節與交易展。台灣深耕多年,已做出口碑與知名度。1月30日台灣館開幕,多位歐洲出版社代表、國際漫畫節策展人等專業人士到場共襄盛舉。
台灣漫畫創作者常勝、阮光民、丁柏晏、日下棗、謝東霖、葉馨文、JULAI、房瑞儀、藥島、Moonsia、Pam Pam LIU出席,透過開幕式介紹給近百位現場參與民眾,隨後進行創作者簽繪活動。
駐法代表郝培芝、台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皆到場致詞。郝培芝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從台灣館中可看見漫畫家畫風獨特,乘載主題多元,包含台灣歷史或當代社會議題。
「台灣作為主體的藝術概念,越來越受到法國與歐洲重視。這幾年透過漫畫、電影與藝術節,都逐漸以台灣為主體做呈現,也越發受到歡迎。」
郝培芝說,台灣創作者展現多元性、自由度與創新性,「從這裡本來就能看到一個國家的特殊性,且他們展現的議題就是以台灣為主體,呈現台灣歷史、文化內涵與多元的思考背景,這都可以成就台灣更獨特自我認同的形象與國際推展。」
法國最大漫畫媒體ActuaBD負責人帕薩莫尼克(Didier Pasamonik)告訴中央社,「對法國人來說,台灣的敘事方式和日本一直重複的標準有所不同,也就是有類似英雄人物的少年漫畫。台漫更加隱晦精妙,圖像小說也發展蓬勃。」
他分析世界已進入新的漫畫世代,日漫宰制已成過去,越來越多世界各地的漫畫崛起,包括台灣,也讓台漫有搶占一席之地的機會。
帕薩莫尼克表示多虧文策院在法國的推廣,在台灣創作者和法國出版社間穿針引線。每年都可看到台灣在法國出版的作者在增加,甚至開始獲得成功。他強調政府扶持產業的重要性,「我之前去台北,作為金漫獎評審。這樣的活動非常重要,讓創作者可以競爭,藉此得以展示新的作品與創作者。」
法國出版社Asian District負責人塞里(Pierre Sery)多年前在安古蘭發現台漫,想要讓台灣創作者被世界看見。他2016年開始翻譯台漫,出版常勝、阮光民等作品。「他們有才華,而且也有不同的故事想要訴說。」
台灣有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政治和地緣政治脈絡,想說的故事一定不一樣。「台灣不同之處,除了繪圖的才能之外,更是說故事的方式,因為看世界的觀點不同。」
塞里分析,台漫在法國知名度日增。「若我沒記錯的話,2023年有近20部法譯本出版,在幾年前還是3、4部,顯示正在加速。多虧安古蘭漫畫節和文策院,這是個長期的工作,要說服出版社,也逐漸說服法國讀者和書店,推廣台漫。目前看來趨勢將會持續成長。」
台灣館也於30日舉行現場繪畫(Live Drawing),邀請參展的其中8位創作者分組上台即興作畫,以主題「漫畫家的一天」為發想,為台下滿場觀眾展示個人獨特風格與創作媒材。另有以「台灣漫畫中的科幻與恐怖」為題的大會論壇,及漫畫家簽繪活動,為歐洲讀者帶來台漫熱潮。
此外,作為全球最重要漫畫版權交易中心,文策院也舉辦台灣漫畫版權推介會,吸引義大利、德國、烏克蘭、西班牙、烏克蘭等國出版社的目光與興趣。
義大利波隆納兒童書展評審、策展人史特凡內里(Matteo Stefanelli)分析他眼中的台漫三大特色。
第一是著眼於當代與未來,比其他亞洲漫畫還多。第二,是圖像設計的能力,「在插畫上,我覺得台灣圖像設計的能力比其他地方更強」。第三,則是有更多主角的背景設定是現代社會的人類,更關注人性,而非動物寓言等。
他也見證了台漫能見度在義大利的增加。他告訴記者:「越來越多作品被好幾間出版社翻譯、出版,我認為我們在一個新階段的開端。因為才在2年前,台漫在義大利還非常稀有,不是每年都有,現在則是每年都好幾本。台灣是除了日本之外,在義大利出版增長最快的國家。」
今年台灣館展出約130本台灣原創作品,包括適合國際市場潛力的作品,以及已授權法語版的作品。今年也首度與台灣網路書店合作,現場販售台漫法譯本,使台灣館人氣與買氣熱烈。
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1月30日至2月2日登場,為世界最大漫畫節與交易展。台灣深耕多年,已做出口碑與知名度。1月30日台灣館開幕,多位歐洲出版社代表、國際漫畫節策展人等專業人士到場共襄盛舉。
台灣漫畫創作者常勝、阮光民、丁柏晏、日下棗、謝東霖、葉馨文、JULAI、房瑞儀、藥島、Moonsia、Pam Pam LIU出席,透過開幕式介紹給近百位現場參與民眾,隨後進行創作者簽繪活動。
駐法代表郝培芝、台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皆到場致詞。郝培芝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從台灣館中可看見漫畫家畫風獨特,乘載主題多元,包含台灣歷史或當代社會議題。
「台灣作為主體的藝術概念,越來越受到法國與歐洲重視。這幾年透過漫畫、電影與藝術節,都逐漸以台灣為主體做呈現,也越發受到歡迎。」
郝培芝說,台灣創作者展現多元性、自由度與創新性,「從這裡本來就能看到一個國家的特殊性,且他們展現的議題就是以台灣為主體,呈現台灣歷史、文化內涵與多元的思考背景,這都可以成就台灣更獨特自我認同的形象與國際推展。」
法國最大漫畫媒體ActuaBD負責人帕薩莫尼克(Didier Pasamonik)告訴中央社,「對法國人來說,台灣的敘事方式和日本一直重複的標準有所不同,也就是有類似英雄人物的少年漫畫。台漫更加隱晦精妙,圖像小說也發展蓬勃。」
他分析世界已進入新的漫畫世代,日漫宰制已成過去,越來越多世界各地的漫畫崛起,包括台灣,也讓台漫有搶占一席之地的機會。
帕薩莫尼克表示多虧文策院在法國的推廣,在台灣創作者和法國出版社間穿針引線。每年都可看到台灣在法國出版的作者在增加,甚至開始獲得成功。他強調政府扶持產業的重要性,「我之前去台北,作為金漫獎評審。這樣的活動非常重要,讓創作者可以競爭,藉此得以展示新的作品與創作者。」
法國出版社Asian District負責人塞里(Pierre Sery)多年前在安古蘭發現台漫,想要讓台灣創作者被世界看見。他2016年開始翻譯台漫,出版常勝、阮光民等作品。「他們有才華,而且也有不同的故事想要訴說。」
台灣有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政治和地緣政治脈絡,想說的故事一定不一樣。「台灣不同之處,除了繪圖的才能之外,更是說故事的方式,因為看世界的觀點不同。」
塞里分析,台漫在法國知名度日增。「若我沒記錯的話,2023年有近20部法譯本出版,在幾年前還是3、4部,顯示正在加速。多虧安古蘭漫畫節和文策院,這是個長期的工作,要說服出版社,也逐漸說服法國讀者和書店,推廣台漫。目前看來趨勢將會持續成長。」
台灣館也於30日舉行現場繪畫(Live Drawing),邀請參展的其中8位創作者分組上台即興作畫,以主題「漫畫家的一天」為發想,為台下滿場觀眾展示個人獨特風格與創作媒材。另有以「台灣漫畫中的科幻與恐怖」為題的大會論壇,及漫畫家簽繪活動,為歐洲讀者帶來台漫熱潮。
此外,作為全球最重要漫畫版權交易中心,文策院也舉辦台灣漫畫版權推介會,吸引義大利、德國、烏克蘭、西班牙、烏克蘭等國出版社的目光與興趣。
義大利波隆納兒童書展評審、策展人史特凡內里(Matteo Stefanelli)分析他眼中的台漫三大特色。
第一是著眼於當代與未來,比其他亞洲漫畫還多。第二,是圖像設計的能力,「在插畫上,我覺得台灣圖像設計的能力比其他地方更強」。第三,則是有更多主角的背景設定是現代社會的人類,更關注人性,而非動物寓言等。
他也見證了台漫能見度在義大利的增加。他告訴記者:「越來越多作品被好幾間出版社翻譯、出版,我認為我們在一個新階段的開端。因為才在2年前,台漫在義大利還非常稀有,不是每年都有,現在則是每年都好幾本。台灣是除了日本之外,在義大利出版增長最快的國家。」
今年台灣館展出約130本台灣原創作品,包括適合國際市場潛力的作品,以及已授權法語版的作品。今年也首度與台灣網路書店合作,現場販售台漫法譯本,使台灣館人氣與買氣熱烈。
最新國際新聞
-
-
德國反對黨提案嚴控非法移民 遭國會否決
(1 小時前) -
香港戲院掀倒閉潮 有市民稱春節看電影意願低
(1 小時前) -
墜毀費城街區為救傷專機 搭載兒童病患等6人
(1 小時前) -
黑鷹直升機3軍人遺體救出 客機64死尋獲41遺體「殘骸持續搜索中」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