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
( 23° / 21° )
氣象
2025-02-01 | 中央社

日本扭蛋正夯 開蛋驚喜創造上千億日圓商機

日本是許多娛樂文化的發源地,其中「扭蛋」近年來蔚為風潮,尤其與許多人氣角色像是「吉伊卡哇」(????)的聯名更是吸引粉絲。比起可能失手、血本無歸的夾娃娃機,每次「投資」都會有收穫的扭蛋機似乎更加吸引人,也成為觀光客訪日的另類打卡景點。

「扭蛋」在日本稱膠囊玩具(capsule toy)或「嘎掐嘎掐(??????)」,取其扭動時的聲音。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國,最初在火車站和雜貨鋪前有販賣糖果和口香糖的自動販賣機,商家之後開始把玩具裝進膠囊裡販售。

1965年,膠囊自動販賣機被引入日本,隨後傳至全國,並發展出扭蛋的原創商品、聯名商品等模式,以及更加豐富的扭蛋種類,使其大獲人氣。2000年代以後,日本各大都市開始出現擺放上百台扭蛋機的扭蛋機專門店,甚至在國家門面的成田機場、關西機場等,也擺設了大量扭蛋機,打出「機場限定」吸引玩家。

扭蛋機曾經在日本引發多次風潮,近年來隨著玩具的設計更加精緻,消費群眾也從最初的孩童推廣至成人。

扭蛋上一波熱潮大約是在2012至2013年,因為「杯緣子」而掀起。這個綁著雙馬尾、穿著淺藍色制服的女孩,在杯緣上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讓當時經歷低潮期的扭蛋再次受到關注。而最近,從東京的池袋、澀谷、原宿、秋葉原等熱門觀光地區,如雨後春筍般不斷開設的扭蛋專門店,不難發現扭蛋又紅回來了。

根據日本膠囊玩具協會統計,2023年度的扭蛋市場規模約為1150億日圓(約新台幣242億元),相較2022年度的720億日圓成長約59.7%,業界整體快速成長,造成扭蛋的「第5波熱潮」。

日本的扭蛋專門店從2020年起開始逐漸增多,根據日本膠囊玩具協會統計,僅在2023年度就有超過200家扭蛋專門店開張。

許多台灣人大概都有這種經驗,住家附近的空置店舖,不知道何時突然開了夾娃娃機店,日本的空置店舖則是不知不覺間變成了扭蛋專門店。購物商場的各處角落也被擺上3、5台扭蛋機,似乎是要吸引顧客掏出身上剩餘零錢。

專營扭蛋機的Happinet去年針對20至60歲的560人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53.2%受訪者表示曾在扭蛋專門店消費,顯示專門店似乎漸漸成為扭蛋玩家的第一選擇。

至於扭蛋專門店為何能愈開愈多?Happinet經營企劃小組的渡邊愛理接受日本媒體ITmedia採訪時表示,主要是因為公司開始發展時恰巧碰上疫情,當時人流減少,導致商場店家紛紛撤退,扭蛋專門店趁機進駐。專門店瞄準目標群體為20、30多歲女性,店面裝潢明亮,讓顧客感覺可以輕鬆進入消費。

對於業者來說,相較於夾娃娃機等娛樂機台來說,扭蛋機「不需要耗電」是一大競爭力,只需要幾名店員不時補充扭蛋,就可以維持店面運作,具有很高的性價比。而且無須電費,也就代表不需要大規模的電氣工程,開店準備時間短。

Happinet表示,公司目前在日本的扭蛋市場占比約為60%,截至2024年6月,旗下有114家店舖,並在去年10月進軍美國,首先在德州開設第一家海外扭蛋專門店,計劃在3至5年內展店至80家。

至於扭蛋究竟有何魅力,大概來自於開蛋驚喜的情緒價值。「扭蛋經濟學」的作者小野尾勝彥表示,「發現獨特扭蛋時的喜悅、成功搜集一個系列或得到稀有品的喜悅,時常會被玩家發布到Instagram等社群媒體。可以說,扭蛋是一種價格便宜的社交媒體交流工具。」

確實,除了早期的「杯緣子」之外,最近扭蛋機還會出現「陌生人的證件照」等奇特內容,或是和「鬼滅之刃」、「吉伊卡哇」、「三麗鷗」角色的聯名系列,都能在社群媒體引發討論。「JR山手線入站音效吊飾」、「迷你郵筒」、「迷你電話亭」等扭蛋,則成為觀光客爭搶的紀念品。

除此之外,扭蛋雖然有未知的魅力,但比起抓娃娃機、射擊遊戲等,卻又有「適當的確定性」,因為商品一定會出現。儘管玩家只需要轉動一次手腕,說不上有太多遊戲體驗,但是同樣消費(抓娃娃與扭蛋一次同樣在300至500日圓之間)卻能保證有收穫,這種安心感或許也是吸引玩家的另一特性。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