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7°
( 17° / 17° )
氣象
2025-02-02 | 中央社

韓國人飲食習慣改變 辣炒年糕等傳統小吃店逐年倒閉

辣炒年糕、飯捲、韓國拉麵都是過去韓國人最愛的傳統飲食,不僅好吃又物美價廉,但近年減少澱粉攝取的風氣興起,加上物價大幅上升,專賣這類小吃的店家數量逐年減少,價格也不如過去親民。

根據韓國統計廳資料,從2016年到2021年為止,販賣飯捲等平民料理的小吃店家數都持續成長,在2021年達到4萬8898家,但在2022年轉為跌勢,一年內減少4.6%,共計2000多家,與整體外食業同期家數成長7.4%相比,差異更為明顯。

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大約可分為兩大點,一是作為主要消費族群的10到30多歲年輕人飲食習慣改變;另一是近期物價快速飛漲,過去可以便宜飽腹的飯捲、辣炒年糕等國民美食價格開始變得沒那麼親民,消費者自然開始尋找其他替代品。

重視外貌管理的韓國年輕人近年吹起「健康飲食」風潮,增加蔬食及蛋白質分量、減少澱粉類攝取,而這類小吃店販賣品項一般以澱粉類為主,包括韓國泡麵、飯捲、辣炒年糕、炸物等,自然不受青睞,甚至流行起以蛋絲代替白飯的新型飯捲,沒能跟上潮流更新品項的店家更容易被淘汰。

據調查,韓國近年的米消費量也持續下降,每年每人的消費量在2019年首次跌破60公斤來到59.2公斤,至2023年已降至56.4公斤,顯見過去「一定要吃飯」的韓國人觀念開始改變。

同時,受到物價上漲影響,年輕上班族之間也開始流行起自己帶便當,中老年族群則比過去更傾向購買便利商店更為便宜的飯捲、便當。

從韓國統計廳今年1月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可以看到整體外食消費者指數較去年上升3.1%,來到121.01(2020年為100),增幅大於整體消費者指數(2.3%)。其中辣炒年糕價格上升5.8%、飯捲5.3%,分列漲幅最高的第1及第3名。

以飯捲為例,相較於每天要現捲、人力成本較高的飯捲店,便利商店的流水線產品價格低廉許多,據統計,50至60多歲族群近兩年在便利商店消費金額分別增加18.3%及21.4%,顯示中老年族群利用便利商店解決飲食需求的比例增加,光顧傳統小吃店的機率就更下降。

在物價持續成長的狀況下,原物料及人力成本都增加,再加上一般民眾需求減少,通常為自營業者的傳統小吃店紛紛大喊吃不消,營業家數恐怕還會持續減少。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