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3°
( 14° / 12° )
氣象
2025-02-03 | 中央社

保護民主防火牆 柏林16萬人示威反對與極右派合作

德國移民緊縮政策引發高度爭議,約16萬民眾2日走上柏林街頭,高喊「保護民主防火牆」,抗議基民盟與極右翼政黨聯手推動法案。大規模示威反映德國針對移民議題的嚴重分歧,也讓基民盟黨魁梅爾茨選前面臨黨內分裂危機。

德國國會上週歷經戲劇性轉折,1月29日最大在野黨基民盟(CDU)在梅爾茨(Friedrich Merz)主導下,提出移民緊縮「五點計畫」決議案,要求邊境管制常態化、拒絕無證移民、加速難民驅逐程序,並賦予聯邦警察更大逮捕非法移民權限。

儘管該決議案不具法律約束力,卻在極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支持下於國會通過,衝擊戰後德國政壇「不與極右翼合作」的傳統,引發社會強烈反彈。

1月29日晚間開始,基民盟柏林總部陸續有民眾抗議,2月2日更有16萬人走上柏林街頭,抗議以梅爾茨為首的基民盟與其姐妹黨基社盟(CSU)破壞德國民主「防火牆」。

德國民主防火牆搖搖欲墜

德國主流政黨長期奉行「不與極右翼合作」原則,可追溯至二戰後,作為反省納粹歷史的核心政治共識,承諾「絕不重蹈覆轍」(Nie wieder)。

2018年,綠黨議員厄茲代米爾(Cem Ozdemir)明確提出應對另類選擇黨築「防火牆」(Brandmauer),該詞自此代指德國民主及中間派政黨不與極右翼政黨合作、防止極端主義影響國家決策的政治防線。

然而,隨著另類選擇黨支持率攀升,這道牆出現越來越多裂痕。根據政研機構羅莎盧森堡基金會(Rosa-Luxemburg Stiftung)研究,2019年以來,德國地方議會出現超過120起基民盟等保守派政黨與另類選擇黨的合作案例。

這次移民緊縮「五點計畫」獲另類選擇黨支持通過,更是戰後首次極右翼政黨在國會層級發揮決定性影響力,震撼德國政壇。

儘管梅爾茨否認與另類選擇黨結盟,強調「一項主張不會因為錯誤的人支持它,就變成錯的」,但中間派政黨批評,這等同默許極右翼勢力進一步滲透國家決策機制,動搖德國憲政秩序。

保守派政黨陷分歧梅爾茨搶移民議題主導權兩難

抨擊梅爾茨的不僅有政治光譜另一頭的政黨,還有自家黨內不少意見領袖,包括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柏林市長魏格納(Kai Wegner)與著名猶太裔知識分子佛里曼(Michel Friedman)。

佛里曼批評,梅爾茨接受另類選擇黨對移民緊縮決議案的支持,相當於「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進一步促使這個被視為極端主義的政黨的正常化。佛里曼已退黨表達抗議。

然而在各界紛紛為民主「防火牆」敲響喪鐘時,德國國會旋即在兩天後迎來戲劇性轉折。

1月31日,德國國會針對更嚴格移民法「限流法案」進行二讀表決,近30名基民盟/基社盟(CDU/CSU)及自民黨(FDP)議員棄票,使該法案最終未能闖關,顯示保守派政黨內部對梅爾茨策略的分歧。

德國國會針對移民緊縮與民主防火牆崩塌的辯論雖暫告一段落,明鏡週刊(Der Spiegel)指出,此爭議已對基民盟/基社盟黨內團結造成傷害。

明鏡週刊進一步分析,梅爾茨強推移民緊縮政策,原意在選前從另類選擇黨手中奪回移民議題主導權,爭取更多右翼選民支持。

然而,這個策略卻帶來嚴重的政治風險,不僅反而擴大另類選擇黨在國會的政治影響力,也加深與選後可能合作組閣的社民黨(SPD)與綠黨(Greens)之間的分歧,聯合政府的組建將變得更加困難。

此外更強化對手的政治動能,16萬柏林民眾2日上街抗議梅爾茨破壞德國民主防火牆,即為當前民調大幅領先各政黨的基民盟/基社盟選情增添變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