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7 | 中央社
中國倫敦超級使館建案引抗議 中港異議人士8日集結
北京擬於英國名勝古蹟「倫敦塔」一帶興建歐洲規模最大中國使館,遭地方政府和居民反對,但英國中央政府高階官員已表態「有條件」支持。來自中國、香港等地的旅英異議人士,以及幾名「對中鷹派」英國國會議員8日將在大使館預定地前集結抗議。
據參與規劃抗議行動的在英組織估計,活動屆時可望集結1000人以上,且將有來自英國各地的人士包車前往。
相關組織預期,屆時可能會有支持北京、與中共統戰活動有關的人士前往鬧場。參加抗議行動的中國、香港、維吾爾等旅英社群團體預計約有30個。
部分「對中鷹派」英國國會議員也將出席表達支持,包括甫於今年1月訪問台灣的保守黨籍前內政副大臣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去年11月在下議院發起「台灣的國際地位」主題辯論的工黨籍麥道高(Blair McDougall),以及保守黨籍影子司法大臣詹里克(Robert Jenrick)。
中國政府2018年買下位於東倫敦塔村區(Tower Hamlets)、可俯瞰中世紀城堡「倫敦塔」(Tower of London)的英國皇家鑄幣廠(Royal Mint Court)舊址及其周邊超過2萬平方公尺大片土地,以打造巨型使館,但兩度遭地方議會否決,工黨主政的大倫敦市政府也選擇不介入。
然而,去年7月工黨贏得國會大選、接替保守黨上台執政後,中方不僅重提舊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8月與新任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通話期間,更提到中方對此案的關切。施凱爾隨後11月在20國集團(G20)巴西峰會與習近平舉行場邊會談時,主動提及已指示中央部會首長介入、將建案交由中央審議。
主責審議的是兼任副首相的住房、社區暨地方政府事務部首長芮納(Angela Rayner)。芮納將建案召回中央審議的時間點是在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去年10月啟程訪問中國前不到一週。拉米和內政大臣古柏(Yvette Cooper)今年1月曾聯名去函芮納所轄機關,表態「有條件」支持中國使館建案。
反對中國使館建案的各界人士提出的理由包括安全風險,以及中國選擇的建案地點和規模具挑釁、「立威」意味。
其中,安全風險包括使館恐成為間諜、監控和跨境鎮壓活動大本營;警方維安人力恐不堪負荷;使館建案所在地有倫敦市區重要通訊電纜通過,有安全疑慮。此外,建案位於交通繁忙、有許多大型車輛經過的地帶,而使館可能引發的抗議人潮恐讓警方維護交通秩序和民眾安全更顯困難。
倫敦都會區警察局(Metropolitan Police)曾反對建案,但拉米和古柏在前述信函提到,警方已「撤回」對建案的反對意見。
參與規劃抗議行動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表示,這場集會抗議將向中央政府展現,使館預定地周邊確實沒有足夠空間供抗議活動安全進行。
中國既有使館位於西倫敦精華地帶;一旦建案通過,在東倫敦的新使館規模將是原有使館數倍。
中國新建使館爭議與英國爭取擴建駐北京大使館有關。雙方都認為在對方國家境內的使館已不敷使用,建案則皆須對方政府核准。在保守黨執政後期英中關係趨於緊張的背景下,相關計畫停滯不前。
據參與規劃抗議行動的在英組織估計,活動屆時可望集結1000人以上,且將有來自英國各地的人士包車前往。
相關組織預期,屆時可能會有支持北京、與中共統戰活動有關的人士前往鬧場。參加抗議行動的中國、香港、維吾爾等旅英社群團體預計約有30個。
部分「對中鷹派」英國國會議員也將出席表達支持,包括甫於今年1月訪問台灣的保守黨籍前內政副大臣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去年11月在下議院發起「台灣的國際地位」主題辯論的工黨籍麥道高(Blair McDougall),以及保守黨籍影子司法大臣詹里克(Robert Jenrick)。
中國政府2018年買下位於東倫敦塔村區(Tower Hamlets)、可俯瞰中世紀城堡「倫敦塔」(Tower of London)的英國皇家鑄幣廠(Royal Mint Court)舊址及其周邊超過2萬平方公尺大片土地,以打造巨型使館,但兩度遭地方議會否決,工黨主政的大倫敦市政府也選擇不介入。
然而,去年7月工黨贏得國會大選、接替保守黨上台執政後,中方不僅重提舊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8月與新任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通話期間,更提到中方對此案的關切。施凱爾隨後11月在20國集團(G20)巴西峰會與習近平舉行場邊會談時,主動提及已指示中央部會首長介入、將建案交由中央審議。
主責審議的是兼任副首相的住房、社區暨地方政府事務部首長芮納(Angela Rayner)。芮納將建案召回中央審議的時間點是在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去年10月啟程訪問中國前不到一週。拉米和內政大臣古柏(Yvette Cooper)今年1月曾聯名去函芮納所轄機關,表態「有條件」支持中國使館建案。
反對中國使館建案的各界人士提出的理由包括安全風險,以及中國選擇的建案地點和規模具挑釁、「立威」意味。
其中,安全風險包括使館恐成為間諜、監控和跨境鎮壓活動大本營;警方維安人力恐不堪負荷;使館建案所在地有倫敦市區重要通訊電纜通過,有安全疑慮。此外,建案位於交通繁忙、有許多大型車輛經過的地帶,而使館可能引發的抗議人潮恐讓警方維護交通秩序和民眾安全更顯困難。
倫敦都會區警察局(Metropolitan Police)曾反對建案,但拉米和古柏在前述信函提到,警方已「撤回」對建案的反對意見。
參與規劃抗議行動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表示,這場集會抗議將向中央政府展現,使館預定地周邊確實沒有足夠空間供抗議活動安全進行。
中國既有使館位於西倫敦精華地帶;一旦建案通過,在東倫敦的新使館規模將是原有使館數倍。
中國新建使館爭議與英國爭取擴建駐北京大使館有關。雙方都認為在對方國家境內的使館已不敷使用,建案則皆須對方政府核准。在保守黨執政後期英中關係趨於緊張的背景下,相關計畫停滯不前。
最新國際新聞
-
-
中國倫敦超級使館建案引抗議 中港異議人士8日集結
(3 小時前) -
俄中協作引關注 專家示警俄船艦在台灣周邊活動
(3 小時前) -
希臘桑托里尼島因地震進入緊急狀態 逾1萬人撤離
(3 小時前) -
香港「粵劇特朗普」重現川普遇刺未遂 人氣超夯戲票銷售一空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