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3°
( 15° / 10° )
氣象
2025-02-09 | 中央社

中國巨型使館逾千人抗議 英議員籲政府勿向北京低頭

中國擬在名勝古蹟「倫敦塔」(Tower of London)一帶、距倫敦金融城不遠的英國皇家鑄幣廠舊址興建歐洲規模最大中國使館,今天引發逾千人抗議,4名英國國會議員也到場聲援,呼籲政府勿向北京低頭。

保守黨籍影子司法大臣詹里克(Robert Jenrick)致詞表示,英國對內情報機關「軍情五處」(MI5)已將中國列為首要間諜威脅來源;一旦北京成功在倫敦興建歐洲最大規模使館,這座使館也將成為歐洲最大型情報總部,「沒有任何自重自愛的國家會允許這樣的事發生」。

詹里克問,為何英國要提供北京尊榮、賦予威望,允許中國在如此崇高的英國歷史地標興建巨型使館。他批評英國政府向北京傳達錯誤訊息。他問現場眾人,上一次見到英國首相在眾多攝影鏡頭前對中國領導人鞠躬哈腰,是什麼時候。

詹里克指的是去年7月上任的工黨籍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11月在20國集團(G20)巴西峰會與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舉行場邊會談時,開場致詞主動公開提及他已指示中央部會首長介入,將使館建案交由中央審議。

詹里克說,施凱爾已明確表達將盡全力促成此案。他呼籲反對建案的眾人寫信給施凱爾及其他中央部會官員,強力表達英國絕不向流氓低頭。

中國既有使館位於西倫敦精華地帶。中國政府2018年購入皇家鑄幣廠(Royal Mint Court)舊址及其周邊超過2萬平方公尺大片土地,以打造巨型新使館,但兩度遭地方議會否決。地方民眾、警方及情報安全機關曾基於國家和民眾安全風險,以及巨型使館恐成為中共巨型間諜、監控、跨境鎮壓及地下警察活動基地等理由,反對建案。

此外,使館預定地地下有倫敦市區重要通訊電纜通過,也引發安全疑慮。一旦使館落成,其享有的外交保護將讓外界難以窺探、干涉內部情況。

新使館規模預估將是中國既有使館10倍有餘。

工黨籍國會議員麥道高(Blair McDougall)指出,中國新建使館爭議是全球民主人權與獨裁威權之間鬥爭的縮影。

他說,有些人自稱是現實主義者,本質上卻是失敗主義者;這些人說中國太強大、無法挑戰,他和現場所有人要對他們說,這是錯的。

麥道高呼籲英國政府拿出勇氣,向中方明確表達:若要開設使館,就先關掉新疆集中營;若要建案通過,就先解凍旅英港人在香港遭凍結的資產;若要英國對中國開放,就先打開監牢的門,即刻釋放遭北京以國家安全法入罪的香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

保守黨籍前內政副大臣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說,當中共築牆,在圍牆後發生的事,絕不會符合英國利益。抗議中國巨型使館建案的行動,究其核心是抗議中共散播壓迫、恐懼和仇恨。

保守黨前黨魁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指出,一旦中國巨型使館得以在此英國歷史地標巍峨聳立,這相當於向眾人展示,英國政府曾經令人遺憾地向極權、向流氓低頭。

今天在中國巨型使館預定地,下午2時許抗議活動開始前,現場已匯集超過1000名中國、香港、維吾爾、圖博(Tibet,西藏)等旅英社群和異議分子,以及地方居民和「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等非政府組織代表,也有台灣人在場表達自由、民主、人權等訴求,並宣傳台灣加入聯合國。

國會議員們主張,中國政府應出售新使館預定地、變更巨型使館計畫。2022至2024年擔任內政副大臣期間主責安全事務的圖根哈特在接受媒體提問時說,無論是從中國使館選址、建地規模或英國國家安全角度看,英國一旦放行建案,就是在向北京傳達錯誤訊號,告訴他們可以繼續現在的行為模式。

圖根哈特呼籲英國政府清醒過來、面對現實,無論是中國或世界,過去10年已發生重要變化。2010年代前期,英國曾標榜與中國的所謂雙邊關係黃金時代,當時各界的樂觀期望可以理解,如今這樣的樂觀卻已不合時宜,且是刻意無知。

他說,英國當然希望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推動合作,但這並非不計代價。他問,為了便宜商品,「你願意讓自己的雙手沾上多少鮮血」。

圖根哈特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現任英國政府所犯最大錯誤就是未適當遵循法定程序,各界看到的是首相施凱爾向北京屈服。

圖根哈特說,英國政府應該要捍衛英國境內民眾的自由,無論是中國新使館預定地周邊居民,或是旅英台灣人、香港人。無論原本來自何處,英國境內民眾都必須能享受自由;然而,中國要打造的,卻是用以壓迫他人的巨型基地。

圖根哈特副大臣任內轄下業務之一是擬訂「外國影響力登記計畫」(FIRS),他並主張將中國列入FIRS「加強管控」等級。問他為何現任英國政府將FIRS的實施時間從去年延至今年,圖根哈特回應,至少在他去年7月卸任前,他知道的情況是 FIRS「已準備好上路了」。

下午3時許,現場傳出一陣騷動,一名參加抗議活動的女性遭警方拘捕,引發部分民眾群情激憤,追著員警跑,高喊「放她走」、「恥辱」,並圍堵警車。

過程中,人群推擠導致部分民眾跌倒,周遭則有人指責警方推擠拉扯、粗暴對待民眾。警方否認,並強調有攝影機錄影存證。

一名警官告訴中央社,被捕女性違反「公共秩序法」(Public Order Act),未遵守警方對抗議活動空間的法定限制。

大約同一時間,另有抗議民眾疑似昏迷倒地,引起一陣緊張。

倫敦都會區警察局(Metropolitan Police)曾以使館預定地處於交通要衝,周邊空間恐不足以容納抗議群眾為由,反對中國使館建案。參與規劃抗議行動的各社群和組織表示,今天就是要向各界證明,使館前的抗議人潮確實會造成警方壓力、波及民眾安全。

警方傍晚公告,共計兩名示威者因涉嫌違反「公共秩序法」遭拘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