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5°
( 15° / 15° )
氣象
2025-02-20 | 中央社

得獎提國家認同分歧 楊(雙)子相信文學能凝聚台灣

作家楊(雙)子3個月前以「台灣漫遊錄」獲美國國家圖書獎,致詞提到台灣國家認同分歧。她今天表示,她相信虛構的小說可以改變現實世界的觀點,她將繼續書寫,用故事凝聚台灣。

楊(雙)子與英文譯者金翎18日起在南加州多所大學巡迴座談。「台灣漫遊錄」長篇小說2020年以華文出版,2024年金翎翻譯的英文版本,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s)翻譯文學獎。

「台灣漫遊錄」是一部歷史小說,帶入殖民議題,故事設定在近百年前的台灣,講述1930年代兩名女性,分別是日本作家與台灣翻譯者,在因緣巧合下展開的一場鐵道美食之旅。

楊(雙)子去年11月20日在紐約發表得獎感言說:「台灣人自己內部的國家認同、族群認同也很不相同。現在有些人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就好像是100年前有些台灣人會覺得自己是日本人。」

楊(雙)子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談到自己對於寫作的信念,「我認為虛構的小說可以改變現實世界的觀點」。

楊(雙)子舉例「早在大家還不能自由戀愛的年代,小說裡面已經在談自由戀愛了」。她認為,只要小說家持續創作,就算故事是虛構的,仍然可以透過故事,影響現實世界的看法,她的目標就是透過寫作凝聚台灣。

在「台灣漫遊錄」這部虛構的小說中,楊(雙)子放入許多歷史考究,回顧台灣近百年前的生活樣貌,聚焦在兩大主題:女性與旅行。她從史料當中爬梳,日本時代女性身體的自由程度,以及當年台灣各大城市的景點與交通方式。

透過書寫,她重新審視台灣各地的歷史與城市發展,「以前我可能覺得我對台灣很熟悉了,可是為了寫這本書,我覺得我看了更多有歷史縱深的城市的發展」。

這本小說不僅在內容上穿越時空,回到百年前的台灣;透過金翎的翻譯,更讓這本小說跨越文化,在美國獲得翻譯文學獎。金翎向中央社記者表示,這本書獲獎代表深耕本土文化的價值。

故事場景設定在百年前的台灣,對話交雜日語、台語和華語,充滿台灣獨有的文化細節。金翎說:「台灣有一句話說『越本土,越國際』,我覺得這本書可能不能再更本土了吧。」

金翎說,楊(雙)子基於她在台灣文學的學術背景,在小說中巧妙安排許多細節,很多可能連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史料,但這本小說的獲獎證明一件事「只要夠周全,不需要刻意簡化,也不用顧慮太多,還是可以把自己的文化用英文介紹出去」。

楊(雙)子認為,這本小說的獲獎,代表台灣文學受到肯定。她回想2009年就讀台灣文學研究所,面對很多人質疑「台灣有文學嗎?」她說,現在可以很有自信說:「台灣有文學,還拿到國際大獎。」

楊(雙)子說:「這個獎讓大家知道,台灣文學有足夠的強度。我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台灣文學界的水準很高,我剛好被看見。」她期待,台灣能像法國、韓國一樣,有長期穩定的文化政策,投入足夠資源,持續把台灣文學推向國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