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 中央社
緬甸未接受台灣馳援 人權觀察:不應拒絕任何救援
緬甸28日強震造成多人死傷,台灣等國迅速表態願意協助救災,目前僅有中國、俄羅斯、印度和新加坡等國進入緬甸協助救災。台灣搜救隊未能進入緬甸。人權組織「人權觀察」今天呼籲,緬甸軍政府不應以任何理由拒絕救援行動。
緬甸28日發生震矩規模7.7地震,死傷人數逾千,緬甸軍政府罕見向國際求援,包括台灣在內,多個國家和機構都表態願意協助。
目前僅中國、俄羅斯、印度、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的搜救隊日前抵達緬甸。印尼醫療和救援小組預計本週出發。
台灣第一時間已向泰國與緬甸政府表示願派遣搜救隊協助,並整裝待命馳援,但最終未能前往緬甸災區,消防署3月30日解除待命。
人權觀察:豈可拒絕人道救援 蒼生為念何在?
人權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今天透過新聞稿呼籲緬甸軍政府允許人道援助進入災區,並批評緬甸軍在災區實施空襲和限制網路通訊,增加人道救援的複雜度。
新聞稿寫道,多個國家和國際機構已提供援助,外國救援隊在地震後幾天內抵達瓦城(Mandalay)和奈比多(Naypyidaw)。並指出,「儘管軍政府表示歡迎一切援助,但台灣搜救隊卻被拒絕入境」,另外,軍政府發言人也表示不允許外國媒體進入。
「人權觀察」亞洲區副主任劉智心(Bryony Lau)說:「軍政府必須屏棄過去駭人的作法,確保人道援助能迅速送達地震災區那些生命受到威脅的人們。」
「人權觀察」表示,根據國際人道法,緬甸軍方和反對派武裝組織有義務向有需要的民眾,提供迅速、無阻的人道援助,「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同意救援行動」。
緬甸軍政府藉地震提振執政合法性
澳洲墨爾本大學「緬甸研究網絡」(MRN)研究員威爾斯(Tamas Wells)指出,緬甸軍政府僅允許部分國家的搜救隊進入緬甸,是因為「它們在國際上處於孤立狀態,僅有少數國家承認其(執政)合法性」。
威爾斯向中央社解釋,緬甸軍擔心國際社會介入,可能削弱他們剩餘的微弱勢力,緬甸軍決定哪些國家搜救隊能進入控制範圍,絕對存在政治考量。
他補充:「軍政權正努力求生存,或許他們希望地震援助能為他們提供一些(執政)的合法性。」
學者:救人命沒興趣 天災時刻只想著鞏固政權
長年研究緬甸與國際援助政治的威爾斯批評,緬甸軍政府對拯救緬甸人民的性命不感興趣,因為「他們持續在災區進行軍事行動」。
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報導,緬甸28日發生大地震當天,軍政府仍持續轟炸國內的反抗勢力。
威爾斯說:「若他們(緬甸軍)在發生天災後,還轟炸自己的人民,他們就不能被視為是真正致力於拯救生命。」
緬甸挑選人道救援組織政治正確最優先
另一個專門研究緬甸的非營利研究機構也向中央社表示,緬甸軍政府允許哪些國家赴緬甸救災時,主要考量並非災民,而是提供救援的國家是否會干涉內政。
曾駐緬甸逾10年、不願具名的計畫主任指出,「台灣在地震救災上擁有豐富經驗,並具備救援所需的技術和物資,但軍政府卻不允許台灣搜救隊前往救災,明顯是政治考量」。
新華社報導,3月30日晚間,中國國際救援隊118名隊員,攜6隻搜救犬、2台救援車、救援裝備和醫療物資抵達緬甸。
緬甸軍方政變後,歐美國家、國際組織及人權團體強烈譴責並實施制裁,中國對緬甸軍政府態度相對溫和,不僅未譴責,外交部還強調「中國是緬甸友好鄰邦」,盼緬甸能妥善處理分歧。
威爾斯表示,「中國是少數支持緬甸軍的國家之一,大多數的國家都認為軍方沒有能力或意願組成政府,因此應該放棄政權」。
聯合國調查指出,俄羅斯和中國提供武器助緬甸軍政府鎮壓反對勢力,印度也提供少量物資。除此之外,中緬在經貿等多個領域交流密切,緬甸是中國一帶一路重要參與國。
緬甸28日發生震矩規模7.7地震,死傷人數逾千,緬甸軍政府罕見向國際求援,包括台灣在內,多個國家和機構都表態願意協助。
目前僅中國、俄羅斯、印度、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的搜救隊日前抵達緬甸。印尼醫療和救援小組預計本週出發。
台灣第一時間已向泰國與緬甸政府表示願派遣搜救隊協助,並整裝待命馳援,但最終未能前往緬甸災區,消防署3月30日解除待命。
人權觀察:豈可拒絕人道救援 蒼生為念何在?
人權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今天透過新聞稿呼籲緬甸軍政府允許人道援助進入災區,並批評緬甸軍在災區實施空襲和限制網路通訊,增加人道救援的複雜度。
新聞稿寫道,多個國家和國際機構已提供援助,外國救援隊在地震後幾天內抵達瓦城(Mandalay)和奈比多(Naypyidaw)。並指出,「儘管軍政府表示歡迎一切援助,但台灣搜救隊卻被拒絕入境」,另外,軍政府發言人也表示不允許外國媒體進入。
「人權觀察」亞洲區副主任劉智心(Bryony Lau)說:「軍政府必須屏棄過去駭人的作法,確保人道援助能迅速送達地震災區那些生命受到威脅的人們。」
「人權觀察」表示,根據國際人道法,緬甸軍方和反對派武裝組織有義務向有需要的民眾,提供迅速、無阻的人道援助,「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同意救援行動」。
緬甸軍政府藉地震提振執政合法性
澳洲墨爾本大學「緬甸研究網絡」(MRN)研究員威爾斯(Tamas Wells)指出,緬甸軍政府僅允許部分國家的搜救隊進入緬甸,是因為「它們在國際上處於孤立狀態,僅有少數國家承認其(執政)合法性」。
威爾斯向中央社解釋,緬甸軍擔心國際社會介入,可能削弱他們剩餘的微弱勢力,緬甸軍決定哪些國家搜救隊能進入控制範圍,絕對存在政治考量。
他補充:「軍政權正努力求生存,或許他們希望地震援助能為他們提供一些(執政)的合法性。」
學者:救人命沒興趣 天災時刻只想著鞏固政權
長年研究緬甸與國際援助政治的威爾斯批評,緬甸軍政府對拯救緬甸人民的性命不感興趣,因為「他們持續在災區進行軍事行動」。
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報導,緬甸28日發生大地震當天,軍政府仍持續轟炸國內的反抗勢力。
威爾斯說:「若他們(緬甸軍)在發生天災後,還轟炸自己的人民,他們就不能被視為是真正致力於拯救生命。」
緬甸挑選人道救援組織政治正確最優先
另一個專門研究緬甸的非營利研究機構也向中央社表示,緬甸軍政府允許哪些國家赴緬甸救災時,主要考量並非災民,而是提供救援的國家是否會干涉內政。
曾駐緬甸逾10年、不願具名的計畫主任指出,「台灣在地震救災上擁有豐富經驗,並具備救援所需的技術和物資,但軍政府卻不允許台灣搜救隊前往救災,明顯是政治考量」。
新華社報導,3月30日晚間,中國國際救援隊118名隊員,攜6隻搜救犬、2台救援車、救援裝備和醫療物資抵達緬甸。
緬甸軍方政變後,歐美國家、國際組織及人權團體強烈譴責並實施制裁,中國對緬甸軍政府態度相對溫和,不僅未譴責,外交部還強調「中國是緬甸友好鄰邦」,盼緬甸能妥善處理分歧。
威爾斯表示,「中國是少數支持緬甸軍的國家之一,大多數的國家都認為軍方沒有能力或意願組成政府,因此應該放棄政權」。
聯合國調查指出,俄羅斯和中國提供武器助緬甸軍政府鎮壓反對勢力,印度也提供少量物資。除此之外,中緬在經貿等多個領域交流密切,緬甸是中國一帶一路重要參與國。
最新國際新聞
-
宮崎駿長子:AI恐奪動畫師工作 但父親無可取代
(21 分鐘前) -
美國將退出 傳世衛削減預算仍有25億美元資金缺口
(27 分鐘前) -
以軍轟炸聯合國建築物 加薩民防機構:19死含9名兒童
(33 分鐘前) -
緬甸強震為軍政府開啟外交大門 卻也趁天災謀取優勢
(38 分鐘前) -
3青少年不滿Wi-Fi被關掉 持刀追殺母親被捕
(4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