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 中央社
平潭設考古博物館分館 強調南島語族來自中國
央視新聞今天報導,中國考古博物館在福建平潭設立第一個分館,展示南島語族歷史及殼丘頭遺址群。報導稱,距今約6500年至5000年的殼丘頭遺址,與大坌坑文化存在相似性,顯現兩岸新石器時代文化關聯。
據央視新聞報導,位於福建平潭的中國考古博物館殼丘頭分館9日揭牌成立,該分館設置3個展廳,展示殼丘頭遺址群考古發掘研究成果和南島語族歷史文化。
據中方研究稱,在福建平潭發現的遺址群當中,距今約6500年至5000年的殼丘頭遺址,與台灣大坌坑文化存在相似性,顯示出兩岸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關聯。
此外,考古工作者還在遺址群中的陶片上發現稻、粟、黍等植物印痕,顯示海島史前人群存在農業行為。中國考古專家說明,水稻和粟在距今4800年至4600年期間傳入台灣,這些考古發現,為南島語族早期人群擴散提供新證據。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江爾雄指出,在多學科視角下「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重大課題研究、加強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和開發利用、深入展現多元一體中華文明演進格局、增強兩岸人民同根同源文化認同等方面,分館的設立都將在這些領域下發揮極大的促進作用。
據央視新聞報導,位於福建平潭的中國考古博物館殼丘頭分館9日揭牌成立,該分館設置3個展廳,展示殼丘頭遺址群考古發掘研究成果和南島語族歷史文化。
據中方研究稱,在福建平潭發現的遺址群當中,距今約6500年至5000年的殼丘頭遺址,與台灣大坌坑文化存在相似性,顯示出兩岸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關聯。
此外,考古工作者還在遺址群中的陶片上發現稻、粟、黍等植物印痕,顯示海島史前人群存在農業行為。中國考古專家說明,水稻和粟在距今4800年至4600年期間傳入台灣,這些考古發現,為南島語族早期人群擴散提供新證據。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江爾雄指出,在多學科視角下「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重大課題研究、加強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和開發利用、深入展現多元一體中華文明演進格局、增強兩岸人民同根同源文化認同等方面,分館的設立都將在這些領域下發揮極大的促進作用。
- 新聞關鍵字:兩岸
最新國際新聞
-
-
緬甸再發生極淺層地震 規模5.5「深度僅7.7公里」
(39 分鐘前) -
大阪關西世博開幕 首位入場者前日上午抵會場外
(41 分鐘前) -
川普稱對等關稅讓「蘋果回美製造」 分析師揭最大難題:根本行不通
(1 小時前) -
紐國外長:美國需在印太地區成為積極主動夥伴
(1 小時前)